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大学写作课第六章新闻文体.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学写作课第六章新闻文体

第六章 新闻文体 总论 新闻的含义和特点 一、新闻:新闻(消息)是对新近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或者早已发生却是新近发现的有价值的事实的及时报道。 a、 新闻不是宣传 杜绝僵硬的宣传模板 令人麻木和窒息的 宣传语言 b、新闻不是另一个星球的故事 中国新闻文风的癌症:没有直接引语 新闻不提供背景,百害而无一利 客观报道的大忌:时刻不忘记者“我” c、 新闻不是谣言 d、 新闻不是八卦娱乐 总结:新闻报道就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的本源是讲究用事实说话,新闻是对客观事实进行报道和传播而形成的信息,反映在新闻信息中的内容必须对事实具有真实传达。但是,客观事实本身不是新闻,被报道出来的新闻是在报道者对客观事实进行主观反映之后形成的观念性的信息,是记者把自己对客观事实的主观传达出来而产生的信息。 二、新闻写作基本要求(教材) 1. 新——报道的事实新鲜 2. 实——真实、实在,实事求是。 3. 深——深入报道事物的本质或意义 4. 快——最佳时效 5. 短——篇幅短小、精炼 6. 好——事实、主题、角度、文字俱佳 三、新闻要素(教材) 5个W和1个H 五要素: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何故(为何?),简称“五何”或“五个W”。 四、报道内容的价值取向(教材) 1.新鲜性:时间上是最早的,与时间俱生的事实是新鲜的。新鲜性一般是首次出现或首创的事。新鲜的第二个表现是最,最先、最新、最后等。 注意的问题:一是抓“活鱼”,事实要鲜活;二是抢“火候”,把握最佳报道时机;三是找“由头”,以最新时态引出所要报道的事实。 2.重要性:事关大局,影响普遍、与当前社会生活和广大群众利益有着密切关系的特质。 3.接近性:新闻事实使受众感到与其切身利益有直接关系或较密切的关系。 4.特异性:不同寻常,非同一般,显著性、趣味性。 5.政策性:新闻写作的思维特征 五、如何体现新闻的核心价值:新闻报道特点是用事实说话。在报道新闻事实时少用概念化语言和模糊性词语,尽量使用意义鲜明的动词、含义确切的名词和数词。写作手法讲究平实、结构简单明了、用词 消息的写作 一、 消息标题 (一)、标题的作用 1、概括消息内容,揭示主题 2、评价新闻事实,点出意义 3、诱发阅读兴趣,“引人入文” 4、美化报纸版面,便于阅读 (二)、标题的构成和种类 1、标题的构成 一般而言,消息的标题由主题和辅题两部分组成。 主题。也叫主标、正题、大标题,是标题中最受人注意的部分。 辅题。顾名思义,它主要用来辅助主题,起到引导、补充、说明、解释主题的作用。辅题不能脱离主题而独立存在,一般字号较主题小。辅题又包括引题和副题两部分。 (1)引题。又称肩题、眉题或上辅题。位置在主题之前,是从属于主题的“先行官”。 (2)副题。又叫次题、子题或下辅题。位置在主题之后,常用来进—步说明、补充、解释主题,用的是次重要事实,或者需要强调的观点,使主题更加完整。 2、标题的种类 在消息写作中经常使用的标题有三类。 多行标题——即标题在三行或三行以上,—般引题、主题和副题齐全,表明消息内容较重要。 双行标题——指引题+主题,或主题+副题,不包括双行主题。 所谓实题,指表意实在、具体的标题,让人一眼就能看到“有形”的事实;虚题指表意抽象、虚化的标题,多用于讲明道理、揭示意义,信息的“确定性”、“指向性”不够。 消息这种文体,要求其标题含有确切、具体、明了的信息,使用双行题时,其中一行必须是实题。如果都是虚题,读者看后只能得到抽象的印象,不知所云何事。 单行标题——指只有一条主题。它简洁明了地反映消息的中心内容,要求具体、鲜明、醒目、易记。 (三)、标题制作的要求: a精确概括:标题要非常确切地概括消息的内容、精神和实质,观点准确、文字精确。 b高度凝练:凝练就是简洁明了地传达消息的内涵。 c鲜明生动:鲜明就是观点突出,明确地表示倾向,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表扬什么、批评什么,爱憎褒贬、是非分明。 (四)、标题制作中的修辞手法运用 (1)巧用比喻? 美国华纳 时代在线 ? 终于拜了天地 (2)巧用比拟? 遭到空袭48小时后 ? 巴格达:平静之中气难平 (3)巧用排比:? 做文明市民 创文明单位 建设文明城市 (4)巧用摹拟:? 飞天伏群芳 碧水映明霞 (5)巧用反复: 喜喜喜 娘家频添回门女 新田改行教师纷纷归队 (6)巧用对比: 1、狗咬人——没事 人咬狗——罚款 2、昔日:农民掏钱 干部去旅游 如今:政府出资 农民去考察 (7)巧用谐音: 1、 羊倌的儿子留了“洋”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