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日本纱厂的包身工制度有很大的发展
比喻 她们一窝蜂——如此质劣的伙食都要抢,可见包身工生活之凄惨。 ——形象表现出包身工的悲惨遭遇 “让她扎一两根油线绳吧!骷髅一样,摸她的骨头会做噩梦!” 她们一窝蜂地抢一般地盛了一碗…… 骷髅一样——长期的身心透支,让“芦柴棒”如行尸走肉一般,。 对比 外头工人 包身工 ——突出包身工的悲惨身世。 外头工人的衣服多少整洁一点,很多穿着旗袍,黄色或者淡蓝的橡皮鞋子,十七八岁的小姑娘们有时爱搽些粉,甚至有人烫过头发。包身工就没有这种福气了。他们没有例外地穿着短衣,上面是褪色和油脏了得湖绿乃至莲靑的短衫,下面是玄色或者条纹的裤子,长头发,很多还梳着辫子,破脏的粗布鞋,缠过未放大的脚,走路也就有点蹒跚的样子。 反语 ——对野蛮凶残的包身工制度的讽刺、揭露、控诉 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小菜场去收集一些莴苣的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她们难得的佳肴。 东洋婆望了一会儿,也许是她不喜欢这种不文明的殴打,也许是她要介绍一种更合理的惩戒方法…… 附: 当今社会一些“包身工”资料 王致中17岁, 在贵州以背煤为生。一筐煤40公斤,从煤坑向上爬100米,然后再走1000米山路,挣1元人民币... 警惕出现当代“包身工” “当代包身工”惊现 某报记者王晓华、保罗、陈福香在广州某礼品公司“卧底”三天竟累得输液,而有关负责人却称超极限加班是工人自愿。三位记者以自身的亲身经历调查发现,在该公司工人每天工作长达16小时,睡眠时间不足5小时,每月加班200多小时。于是,他们写了篇题为《当代“包身工”惊现广州》的报道。据这篇报道介绍,该公司是广州白云区长红村的老厂,有20多年历史了。厂里有工人200多人,主要生产木制工艺品。2002年4月10日左右,记者接到一封求救信称该厂的工人就像“包身工”一样,被强迫加班,每天只能睡4个来小时。为了了解真实情况,记者决定“卧底”到该厂“打工”,结果有了下面这番经历: 应聘:要求签劳动合同反遭怒斥。4月22日下午,记者来到工厂应聘,在该厂门卫室填了 一张求职表,交了50元钱(没有任何收据)和一张身份证复印件后,记者就成了该厂的一名木工。 据保安班长说,该厂招聘员工的工资是每天12元,扣掉2元钱伙食,每天可得10元钱。以后第三个月加1元钱;加班工资按1︰1付,每小时1.5元。每个月只有两天的休息日。记者提出要签劳动合同,遭到保卫班长的怒斥:“签什么合同?我们自己都没签合同。爱干不干!你从外地来广州,没地方去了,我们给你吃住就不错了。” 住宿:蒸笼宿舍里每天只睡4小时。“卧底”的第一晚,记者在宿舍一直等到2时多才有人回来。工人们一个个拖着疲倦的身子,进来第一件事就是找水桶去冲凉。2时20分,工人们陆续冲凉回来了,有人开始上床睡觉,还有人在洗衣服。记者好不容易和还在吃方便面的两个小伙子攀谈上,他们都是湖南人,在厂里工作不到一年。其中一个18岁的小伙子说:“在厂里工作最 受不了的是加班,每天加班七八个小时,一天只能睡三四个小时。宿舍又热,经常睡不好。我在这里干了7个月,瘦了9斤。我真的害怕哪一天会突然死了!”6时30分,一夜没合眼的记者刚刚迷糊了一下,宿舍里的“布谷鸟”、“小公鸡”叫成一片,该起床了。记者算了一下,他们真正睡觉时间只有3时到6时30分这样一个不到四个小时的时间。做工:疲劳作业手指数次被磨。23日上午7时开始,记者开始在打磨时间上班,主要任务是把即将组装的木块在砂轮上磨光滑。砂轮磨下的木灰和面粉一样细,不到10分钟,记者就成了一个木灰雕塑。晚上8时,记者感觉已到了极限,大脑瓜变得迟钝,就想睡觉。抓木块的手指已经不听使唤,不时碰到砂轮上一下,好在砂轮表面裹了一层纱布,不然后果不堪设想。4月23日晚12时,记者实无法忍受了,请假去上厕所,以缓解一下疲累。 好不容易熬到了凌晨2时,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回到宿舍。 伙食:饭菜难下咽,宁愿吃泡面。木工厂的工人除了睡眠不足,工作时间超长,每天的菜也是难以下咽。有些工人宁愿天天吃方便面。23日12时,累了一上午的工人们就涌向食堂。米饭自己盛,吃多少都行,但吃不完要罚款;菜是定量的,根本不够吃。第一天吃的是葫芦瓜和罗卜炖鸡。葫芦瓜很老,皮都咬不烂,至于所见到的4块鸡竟全都是骨头,咬了一块,扎嘴很疼。晚饭是中午剩下的葫芦瓜加一个白菜炒肉。记者数了一下,比指甲盖稍大一点的肉只有5片,而葫芦瓜则有股馊味,几乎所有的人都不敢吃。到了第三天,“卧底”的记者再也坚持不住了,便拿起手机给负责外围接应的同事发出了求救短信。虽然安全离开了“人间地狱”,但记者没有逃脱脱水病的命运,最后不得不到医院输液治疗。 记者的精神和行为都是 可嘉的,他们勇敢地向社会揭露了工人们劳动、生活的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