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伦敦海洋经济金融发展经验与启示
Mar. 4, 2014
Working Paper No. 2014W09
肖立晟
nkxls@126.com
郑联盛
zhengls2013@163.com
伦敦海洋经济金融发展经验与启示①
美国金融危机之前,海洋经济的力量格局重心在向东亚转移。但是,在金融危机
之后,海洋经济附加值最高的部分仍然留在伦敦、奥斯陆、汉堡等地,且在危机之后,
传统海洋经济中心在服务业的优势反而更加明显。
为了更好地了解伦敦等欧洲海洋经济金融中心的发展状况,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
经济与政治研究所课题组在伦敦等地开展实地调研,对其海洋经济和海洋金融发展的
状况、趋势及经验等进行了解与分析。
一、全球海洋经济发展概况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海洋经济面临较大的困难。2007 至2008 年,海洋经
济的核心指标波罗的海干货指数从11500 点狂泻到1000 点,海洋经济出现持续低迷。
2012 年,随着全球经济出现复苏迹象,海洋经济衰退萧条有所缓解,2013 年 11 月波
罗的海干货指数勉强达到2000 点,市场情绪悲观逐渐改善,部分领域已经开始复苏。
①海洋经济与海洋金融课题组成员包括何帆、刘东民、张春宇、郑联盛、卢瑾、王永中、肖立晟、
冯维江、李远芳等。本文执笔人为肖立晟和郑联盛。2013 年11 月6 日至11 月8 日课题组在伦敦进
行调研,旨在了解伦敦海洋金融发展的现状、前景、政策等。感谢伦敦海事促进署、马思云国际会
计师事务所、C Solutions 咨询公司、百力马经纪公司、劳式船级社、挪威船级社(伦敦)、伦敦海事
仲裁协会、皇家苏格兰银行、克拉克松咨询公司等。所有机构约访对象的观点全部为其个人观点,
与所在机构的立场无关。文中观点未经约访对象审阅。文责作者自负。
图 b-1 海运景气指数走势图
海运贸易有所复苏。海运贸易(Seaborne trade )在2009 年出现了剧烈收缩,此
后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反弹,2013 年增长率为3.5%左右,中国贡献了40% 的增长率。
预期随着全球经济复苏,未来将会保持4% 的增长率。海运贸易的增长主要源于中国
和其他亚洲国家进口增加,根据预测,中国的进口增长将会为海运贸易贡献46% ,印
度贡献 11%,其他亚洲国家贡献19%。但是,与海运相关的领域仍然面临重重困难,
这主要与全球经济整体形势相对疲弱特别是欧洲经济较差相关,预计2013-2017 年整
体的市场状况是温和改善的情形。
船舶方面由于危机前船舶建造行业有较大泡沫,船舶出现严重过剩,未来整体形
势会保持较长的低迷状态。全球金融危机以来船舶采购合同量非常有限,全球船舶订
货量占现有船舶量的比例不足15%,低于预期水平;船舶报废量增加;供给过剩、干
货价格下跌和环境规制对现有船舶构成了严重负面效应,但也为新船提供了机会;航
运行业进入买方市场阶段。
受益于油价上升,海工的发展势头很不错。海工迅猛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1)
石油价格和海洋油气勘探与生产的支出是海洋油气产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量。(2 )
1990-2000 年期间钻井平台投资的不足导致在21 世纪中期对新的钻井平台的需求大幅
上升。(3 )深水油井,特别是偏远的海洋油井,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