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实用技术-拔罐.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医实用技术-拔罐

拔罐法 拔罐法是利用燃烧、抽吸、挤压等方式排出罐内空气,造成负压,使罐吸附于施术部位,产生刺激作用,以治疗疾病的方法。     古代常以筒形兽角作罐具,采用燃烧排气,故又称“角法”、“吸筒疗法”、“火罐气”。   常用罐具 (一)传统罐具 1 竹罐 ①制作 用坚韧成熟的青竹锯成约10厘米长的竹筒, 一端留节作底,另一端去节作罐口,经各种工艺 打磨光滑,制成罐口平正光滑的竹罐,外涂光油 ②特点 优点:取材容易,制作简便,吸附力强,轻巧价廉,不易摔碎 缺点:燥烈漏气,不透明,不便观察罐内情况 2 陶罐 ①制作:陶土烧制而成,罐口平滑厚实,大小不一。 ②特点 优点:吸附力强。 缺点:体重易碎,不透明。 3 玻璃罐 ①制作:用耐热透明玻璃制成。中央呈球形, 罐口厚实平滑。分大、中、小等不同 型号。 ②特点 优点:吸附力大,透明便于观察,易于清洁消 毒。 缺点:容易破碎。 4.代用罐 凡是口部光滑平正、耐热的玻璃、陶瓷 、竹器等器具均可以作为代用罐。如量米竹 升、玻璃环、玻璃罐头瓶、小口高腰碗等。 (二)新型罐具 1 挤压排气罐 以挤压方式排气的罐具。使用时将罐口放 在施术部位,挤压罐身橡皮球,排出罐内空气 ,便可吸附。其优点是不易破裂,便于携带, 不会烫伤。但无温热刺激,容易老化。 2 抽气排气罐 以抽气方式排气的罐具。 连体式抽气罐 制作:将罐与抽气器连结为一体,其上部为圆 柱形抽气筒,下部是腰鼓形罐体。 特点: 优点:吸附力可任意调节,不易破损,不会烫 伤,简便易学。 缺点:没有火罐的温热刺激。 二.操作方法 (一)火罐法   借燃烧火力排出罐内空气,造成负压,将罐吸附于体表的吸拔方法。 1 闪火法 ①操作:用镊子或止血钳挟住95%乙醇棉球,点 燃后在罐内中段绕1~2圈(或停留片刻     ),迅速退出后及时将罐拔在施术部位。 ②应用:闪火法不受体位限制,可用于全身任何部位的拔罐,以及闪罐、走罐、留罐等多种形式的拔罐。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拔罐法。 ③注意要点:罐内燃火时间不宜太长,蘸酒精不宜太多,不宜靠近罐口燃火。 2 投火法 ①操作:将折叠的纸片点燃后投入罐内,趁火旺迅速将罐扣在施术部位。 ②应用:用于侧面拔罐,一般在没有酒精棉球的情况下使用,不宜用于走罐、闪罐。 3 贴棉法 ①操作:将直径约2厘米,厚薄适中的棉片浸酒精 后,贴于罐内壁中段,点燃后扣在施术部位。 ②应用:用于侧面拔罐,注意酒精不要蘸入过多,以免烫伤。 4 架火法 ①操作:将小薄面饼或中药饮片放在施术部位,上面放酒精棉球,点燃后迅速将罐拔上。 ②应用:肌肉丰厚而平坦的部位垂直拔罐,不能用作闪罐、走罐。 影响吸附力大小的因素: ①罐具的种类、大小、深度。 ②罐内燃火的时间、留罐的时间。 ③扣罐的速度。 吸附力大小还应与临床治疗需要结合,寒湿证、瘀血证吸附力宜大,要拔紧一些;虚证可相对松一些。 (二)水罐法   用水热排出罐内空气的拔罐方法。主要有水  煮法和蒸气法。 水煮法 ①操作:将竹罐放在水中或药液中煮沸2~3分钟     以上,使用时用镊子或钳子将罐倒置夹     起,用毛巾盖住罐口,趁热将罐拔上,轻     按半分钟。 ②应用:不能作闪罐、走罐,只能作留罐。多用于     药罐法。 三.拔罐法的临床应用 (一)单罐法   适用于病位局限在较小范围内的病症。如胃痛,在中脘穴拔罐;肩痛,在肩髃穴拔罐。 (二)多罐法   适用于病变范围较大、选穴较多的病症。多罐法多用于神经肌肉疼痛,陈旧性软组织损伤及气血瘀滞病症。如背痛,在阿是穴处吸拔多个罐子。    若沿某一经脉或某一肌束体表位置顺序成排拔多个罐子,又叫排罐法。 (三)留罐法    拔罐后将罐留置一定时间,一般留5~15分钟。吸附力强的大罐、肌肉浅薄部位、夏季热天、老人与小孩、对罐反应敏感者,留罐时间不宜过长,以免烫伤皮肤。    留罐过程中,轻者皮肤潮红,重者皮下瘀血紫黑。临床上大多数情况下都要采用留罐法,如单罐、多罐、针罐、刺络拔罐、药罐。 (四)闪罐法  操作:将罐子拔上后立即取下,反复多次,至皮肤潮红。  应用:  ①肌肉松弛、吸拔不紧,或留罐困难的部位。  ②肌肤麻木、疼痛、功能减退的病

文档评论(0)

skvdnd5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