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d +39d +39d 总体控制原则 1.根除毒物:用无毒或低毒物质代替有毒或高毒物质,例如用无汞仪表代替汞仪表;使用苯作为溶剂或稀释剂的油漆,稀料改用二甲苯等。 2.降低作业场所环境中毒物的浓度:环境空气中毒物浓度降到乃至低于最高容许浓度。 (1) 技术革新:密闭生产、遥控或程序控制、工艺改革。 (2) 通风排毒:密闭不严或条件不许可密闭,应采用局部通风排毒系统,将毒物排出。局部通风排毒装置有排毒柜、排毒罩及槽边吸风等。 * 3.工艺、建筑布局卫生 有毒物逸散的作业,区域之间应分开隔离,以免产生叠加影响; 在符合工艺设计的前提下,从毒性、浓度和接触人群等几方面考虑,应呈梯度分布。 有害物质发生源,应布置在下风侧。 对易积存或被吸附的毒物如汞,或发生有毒粉尘飞扬的厂房,建筑物结构表面应符合卫生要求,防止沾积尘毒及二次飞扬。 * 4.个体防护:个体防护是重要辅助措施,如在狭小船舱、锅炉内电焊,维修、清洗化学反应釜等。 个体防护用品包括防护帽、防护眼镜、防护面罩、防护服、呼吸防护器、皮肤防护用品等。选择个人防护用品应注意其防护特性和效能。应经常维护。 卫生设施如盥洗设备、淋浴室及存衣室和个人专用衣箱。 配备皮肤洗消和冲洗眼的设施。 * 5.职业卫生服务:监测作业场所空气毒物浓度。实施上岗前和定期体格检查,排除职业禁忌证,发现早期危害,及时处理。对接触毒物的人员,合理实施有毒作业保健待遇制度,开展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抵抗力。 6.安全卫生管理 :管理制度不全、规章制度执行不严、设备维修不及时及违章操作等是造成职业中毒的主要原因。在有害作业岗位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种类、后果、预防和应急措施)和公告栏(操作规程、规章制度、应急救援措施和检测结果)。 * 谢谢! * * 二氯乙烷/氯气中毒 室温下为无色液体,易挥发,有氯仿样气味。 有两种同分异构体:1,2-二氯乙烷(对称异构体)和1,1-二氯乙烷(不对称异构体)。 难溶于水,可溶于乙醇和乙醚等有机溶剂,是脂肪、橡胶、树脂等的良好溶剂。 遇热、明火、氧化剂易燃、易爆,加热分解可产生光气和氯化氢。 二氯乙烷 * 数十工人疑胶水中毒 山寨皮具工厂是祸首 2012-02-11 15:01 本报讯(记者石善伟)自去年11月以来,广州白云区多家皮具厂集中发生多起工人中毒事件。在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职业病防治医院),至今仍收治将近30名疑似“胶水中毒”的工人。他们大多来自山寨工厂和私人作坊,但他们的工作都需长期接触胶水,被诊断为1,2-二氯乙烷中毒。虽然患者的医疗费现已由政府承担,但康复出院未有定期,仍不确定的后遗症恐惧,以及家属与工厂老板的赔偿协商僵滞,让他们愁肠百结。 二氯乙烷接触来源 二氯乙烷在工农业上的应用历史悠久,1848年曾用作麻醉剂,1927年发现有杀虫作用,又用作谷物、纺织品等的熏蒸剂。 目前主要用于制造氯乙烯单体、乙二胺等化学合成的原料、工业溶剂和粘合剂,还用作纺织、石油、电子工业的脱脂剂,金属部件的清洁剂,咖啡因等的萃取剂等。 二氯乙烷毒作用的主要靶器官为神经系统、肝脏和肾脏,对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和抑制作用突出;可引起中毒性脑病,甚至导致死亡,初步研究结果显示中毒性脑病的病理基础是脑水肿,与兴奋性氨基酸的神经毒性作用以及脑细胞能量代谢障碍有关。 1,2-二氯乙烷还具有心脏、免疫和遗传毒性。 1,1-二氯乙烷的毒性仅是对称体的1/10,吸入一定浓度可引起肾损害,反复吸入也可致肝损害。1,1-二氯乙烷的毒作用机制尚不清楚。 * 二氯乙烷的毒作用 二氯乙烷的中毒表现 急性中毒: 急性二氯乙烷中毒是由于短期接触较高浓度的二氯乙烷后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为主的全身性疾病。潜伏期短,一般为数分钟至数十分钟。患者出现头晕、头痛、烦躁不安、乏力、步态蹒跚、颜面潮红、意识模糊,有时伴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症状。 重者可突发脑水肿,出现剧烈头痛、频繁呕吐、谵妄、抽搐、浅反射消失、病理反射出现阳性体征、昏迷,少数患者肌张力明显下降。 临床死因多为脑水肿并发脑疝。 临床上患者病情会出现反复,患者昏迷后清醒,可再度出现昏迷、抽搐甚至死亡应引起重视。 患者数天后会出现肝、肾损伤。 * 亚急性中毒: 是我国近年来主要的发病形式。见于较长时间、接触较高浓度二氯乙烷的中毒患者。 临床特点与急性中毒有所不同:潜伏期较长,多为数天甚至十余天。临床表现为中毒性脑病,肝、肾损害少见;多呈散发性;起病隐匿,病情可突然恶化。 慢性中毒: 长期吸入低浓度的二氯乙烷可出现乏力、头晕、失眠等神经衰弱综合征表现,也有恶心、腹泻、呼吸道刺激及肝、肾损害表现。少数病人有肌肉和眼球震颤症状。 皮肤接触可引起干燥、脱屑和皮炎。 致突变、致癌、致畸作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