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量子力学初步b.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3章 量子力学初步b

证明: 1 m=n 归一 0 m?n 正交 (3).一维无限深势阱中粒子波函数是正交归一的 练习:一个粒子在如图所示的势场中运动,它的势能为 它的波函数和能量如何? 解:一维定态薛定谔方程为 时, , 方程为 令 波函数的归一化: §3.6 二维无限深势阱问题 分离变量: 阱内 相应的解 得 令 (i) 基态 (ii) 第一激发态? 练习:三维无限深势阱问题 Ⅰ Ⅱ Ⅲ U(x) x 0 a U0 U0 Ⅱ     0    Ⅰ, Ⅲ    当E U0 时,按经典理论,粒子无法穿过势垒,透射系数为零。在量子力学情况下,粒子仍有可能穿透势垒,这就是所谓隧道效应。 § 3.7 势垒贯穿 隧道效应 狮子的能量大于U 才能出来! 经典理论 量子理论 救命 U U 势垒穿透(隧道效应)是一种微观现象,是粒子波动性的表现。 势垒穿透(隧道效应): E U0 人们利用这一效应制成了扫描隧道显微镜 (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y) 对不同的势垒宽度电子透射系数数量级如下: 1.0 2.0 5.0 10.0 0.1 1.2×10-2 1.7×10-5 3.0×10-10 a 每增加1埃,D 减小一个数量级。 透射系数 扫描隧道显微镜 1982年由G.Binnig 和H. Rohrer 研制成功。1986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电流对针尖到表面的距离十分敏感。保持电流不变,针尖的轨迹即可提供表面分布状况。可分辨原子结构、超晶格结构、表面缺陷等细节 § 3.8 简谐振子 定态薛定谔方程 为厄米多项式 本征函数 能量本征值 特点 (3)第一激发态 (1)振子能量是量子化的,相邻能级间隔 (2)基态 (4)问题:基态何处概率最大? 课堂练习: 处于第一激发态时,何处概率最大? 线性谐振子的位置概率密度分布 线性谐振子的波函数 解 § 3.9 氢原子 氢原子中电子的势能为: 采用球坐标 ( r, ? , ? ) x y z θ ? ) r 电子 原子核 由此可得球坐标中的定态薛定谔方程为: 拉普拉斯算符 方程的解为球谐函数 径向方程 称为连带拉盖尔(associated Laguerre)函数 结论 (1)方程 (2)能量 (3)波函数 (4)量子数取值 (i)Principal quantum number (ii)Orbital quantum number (iii)Magnetic quantum number 由前面导出的式子: 如何理解量子数的物理意义数 氢原子中电子角动量的平方在球坐标系下可表示为 角动量 动量 比较两式有: 量子数 l 与轨道角动量测值相联系 本征值 本征函数 称为角动量量子数或轨道量子数 角动量沿z轴分量 m 称为磁量子数。 角动量在空间的取向只有 (2l+1) 种可能 l =1 O B(z) 本征方程 l =2 O B(z) 总结: (i) 氢原子基态 (ii) 第一激发态 练习: (i)第二激发态波函数 (ii)第三激发态的轨道角动量有 那些可能的取值和取向 第三章 量子力学初步 量子系统泛指原子、分子、原子核、 基本粒子等层次的微观系统。 量子力学规律不仅支配着微观世界,也支配着宏观世界。经典物理只是一个很好的近似,可以说全部物理学是量子的。 经典物理学大约经历了300年的发展,19世纪末已相当完善。 如:物体远动规律遵循牛顿力学,电磁现象可统一由麦克斯韦方程组讨论,热现象有热统理论等 经典理论解决了当时若干重大问题,到了令人崇拜的地步。 例如:海王星的发现被誉为“不必向天空中瞄一眼,就找到了它”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