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扬州大学土壤肥料学课件:第七章 土壤形成、分类、分布和主要土壤性质
4.4 土壤分类 根据土壤的性质和特征对土壤进行分门别类 建立不同级别的分类系统 比土评土,确定土壤名称 土壤分类的意义 理论意义 反映土壤学科的研究水平 实践意义 土地资源评价,土壤利用和改良(识土,用土,改土) 研究资料的交流 我国现行土壤分类系统 分类原则* 发生学原则 土壤属性是成土条件和成土过程的综合反映 统一性原则 耕作土壤与自然土壤统一分类 定量性原则 土壤属性的差异是划分土壤类型的主要依据,理化和生物鉴定确立分类单元 我国土壤分类系统分类级别(全国土壤普查办公室) 分类单元(七级) 土纲 12 亚纲 28 土类 61 基本分类单元 亚类 233 土属 土种 基本分类单元 亚种(变种) 中国土壤分类 干旱土 土纲 具有成土过程和属性的共性土类的合并 亚纲 同一土纲 水热条件,岩性,盐碱 土类(高级分类基本单元) 成土条件,成土过程,土壤属性 一定的生态条件和地理分布 一定的主要成土过程或组合 一定的特征土层及其组合 一定的理化属性和肥力特征及利用改良方向 黄褐土 亚类 土类内其它附加成土过程 典型亚类:定义土类的特定成土条件和成土过程作用下产生的 草甸盐土土类 ---草甸盐土亚类 过渡亚类:附加成土过程,发育程度 滨海沼泽盐土, (改良利用更趋一致) 土属(过渡分类单元,承上启下) 地方性因素 成土母质:残积,洪积,冲积 地形部位:燥性,冷性 水文地质:硫酸盐,氯化物,硫酸盐-氯化物 古土壤:残余盐土 耕种:黄刚土 土种(基层分类基本单元) 处于一定的景观部位,具有相似的土体构型的土壤 同一土种具有一致的理化性质,生物习性其宜耕宜种性及限制因素亦相近 量上的差异(土层厚度,粘粒含量等) 湖白土 亚种(变种,辅助分类单元) 土种范围内由于耕种或表层形状的差异划分的土壤 表层的耕性、质地、有机质含量和耕层厚度的变化等进行的划分 (具体的种植业) 我国土壤分类系统土壤命名 连续命名和分段(独立)命名 土纲和亚纲:淋溶土 湿暖淋溶土 土类和亚类:黄棕壤 暗黄棕壤 土属与土类和亚类:氯化物滨海盐土,黄刚土(黄褐土,粘盘黄褐土) 土种和变种?死黄土、刚黄土 我国土壤分类系统土壤命名 土壤名称的来源 土纲和亚纲:由土类名称概括而成(湿暖)淋溶土 土类和亚类:习惯名称部分采用经提炼的土壤俗名(黄)红壤,(淋溶)黑钙土,楼土,黑垆土 土属:亚类加属性,或土种提炼 氯化物滨海盐土,黄刚土 土种和变种 群众名 我国土壤分类系统土壤命名 基层土壤命名含义(简易、明了、确切 1.反映母质、质地:黄砂土、黄泥土 2.反映土体颜色:马肝土、赤砂土、黑粘土 3.耕层土壤物理性状:板浆白土、淀浆土 4.障碍层次或新生体:粘盘黄刚土,上位砂姜黑土、铁质黄泥土 5.耕作性状:黄刚土,爆灰土 我国土壤分类系统土壤命名 基层土壤命名含义(简易、明了、确切) 6.土壤水分状况:夜潮土、青泥土、青紫泥 7. 层次排列:粘心砂土、粘底砂土 8. 有害物质:碱性土、砂性中盐土 9. 成土原因:垛田土、湖白土、河砂土 10. 土体构造:乌栅土、炉底白浆土 中国土壤分类的应用和问题 土地资源 土壤改良利用分区 土壤肥力监测 定量化(检索定义) 逻辑(概念,归纳和演绎) 4.5 土壤分布(soil distribution) 土壤的地带性(soil zonality) 原因:成土条件在地球上分布有规律。 主要是气候和生物→地带性土壤。 地形、母质→非地带性土壤。 二、土壤水平地带性(soil horizontal zonality) 平原地区与纬度或经度相平行的土壤带状分布规律。 7.2 土壤形成过程 一、土壤形成过程中的大小循环 地质大循环是指地面岩石的风化、风化产物的淋溶与搬运、堆积,进而产生成岩作用. 生物小循环是植物营养元素在生物体与土壤之间的循环:植物从土壤中吸收养分,形成植物体,后者供动物生长,而动植物残体回到土壤中,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转化为植物需要的养分,促进土壤肥力的形成和发展。 二者关系:地质大循环和生物小循环的共同作用是土壤发生的基础,无地质大循环,生物小循环就不能进行;无生物小循环,仅地质大循环,土壤就难以形成。 二、主要的成土过程 (一)原始成土过程 (二)有机质积聚过程 (三)粘化过程 (四)钙积与脱钙过程 (五)盐化脱盐过程 (六)碱化与脱碱过程 (七)富铝化过程 (八)灰化、隐灰化和漂灰化过程 (九)潜育化和潴育化过程 (十)白浆化过程 (十一)熟化过程 ( 十二)退化过程 土壤主要成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