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锺书手稿集》序精品.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钱锺书手稿集》序精品

许多人说,钱锺书记忆力特强,过目不 忘。他本人却并不以为自己有那么 “神”。他只是好读书,肯下工夫,不 仅读,还做笔记;不仅读一遍两遍,还会 读三遍四遍,笔记上不断地添补。所以 他读的书虽然很多,也不易遗忘。 他做笔记的习惯是在牛津大学图书馆 (Bodleian——他译为饱蠹楼)读书时 养成的。因为饱蠹楼的图书向例不外 借。到那里去读书,只准携带笔记本和 铅笔,书上不准留下任何痕迹,只能边 读边记。锺书的“饱蠹楼书记”第一 册上写着如下几句:“廿五年(一九三 六年)二月起,与绛约间日赴大学图书 馆读书,各携笔札,露钞雪纂、聊补三 箧之无,铁画银钩,虚说千毫之秃,是为 引。”第二册有题辞如下:“心如椰子 纳群书,金匮青箱总不如,提要勾玄留 指爪,忘筌他日并无鱼。(默存题,季康 以狼鸡杂毫笔书于灯下)”这都是用毛 笔写的,显然不是在饱蠹楼边读边记 ,而是经过反刍,然后写成的笔记。 做笔记很费时间。锺书做一遍笔记的 时间,约莫是读这本书的一倍。他说 ,一本书,第二遍再读,总会发现读第一 遍时会有很多疏忽。最精彩的句子,要 读几遍之后才发现。 锺书读书做笔记成了习惯。但养成这 习惯,也因为我们多年来没个安顿的居 处,没地方藏书。他爱买书,新书的来 源也很多,不过多数的书是从各图书馆 借的。他读完并做完笔记,就把借来的 书还掉,自己的书往往随手送人了。锺 书深谙“书非借不能读也”的道理,有 书就赶紧读,读完总做笔记。无数的书 在我家流进流出,存留的只是笔记,所 以我家没有大量藏书。 锺书的笔记从国外到国内,从上海到北 京,从一个宿舍到另一个宿舍,从铁箱 、木箱、纸箱,以至麻袋、枕套里出出 进进,几经折磨,有部分笔记本已字迹 模糊,纸张破损。锺书每天总爱翻阅一 两册中文或外文笔记,常把精彩的片段 读给我听。我曾想为他补裰破旧笔记 ,他却阻止了我。他说:“有些都没用 了。”哪些没用了呢?对谁都没用了吗 ?我当时没问,以后也没想到问。 锺书去世后,我找出大量笔记,经反复 整理,分出三类。 第一类是外文笔记(外文包括英、法、 德、意、西班牙、拉丁文)。除了极小 部分是锺书用两个指头在打字机上打 的,其余全是手抄。笔记上还记有书目 和重要的版本以及原文的页数。他读 书也不忽略学术刊物。凡是著名作家 有关文学、哲学、政治的重要论文,他 读后都做笔记,并记下刊物出版的年、 月、日。锺书自从摆脱了读学位的羁 束,就肆意读书。英国文学,在他已有 些基础。他又循序攻读法国文学,从十 五世纪到十九世纪而二十世纪;也同样 攻读德国文学、意大利文学的历代重 要作品,一部一部细读,并勤勤谨谨地 做笔记。这样,他又为自己打下了法、 德、意大利的文学基础。以后,他就随 遇而读。他的笔记,常前后互相引证参 考,所以这些笔记本很难编排。而且我 又不懂德文、意大利文和拉丁文。恰 逢翻译《围城》的德国汉学家莫宜佳 博士(ProfessorDr.MonikaMotsch)来 北京。我就请她帮我编排。她看到目 录和片断内容,“馋”得下一年暑假借 机会又到北京来,帮我编排了全部外文 笔记。笔记本共一百七十八册,还有打 字稿若干页,全部外文笔记共三万四千 多页。 锺书在国内外大学攻读外国文学,在大 学教书也教外国文学,“院系调整”后 ,他也是属于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组的 。但他多年被派去做别的工作,以后又 借调中国古典文学组,始终未能回外文 组工作。 他原先打算用英文写一部论外国 文学的著作,也始终未能如愿。那些外 文笔记,对他来说,该是“没用了”。 但是对于学习外国文学的人,对于研究 钱锺书著作的人,能是没用吗? 第二是中文笔记。他开始把中文的读 书笔记和日记混在一起。一九五二年 知识分子第一次受“思想改造”时,他 风闻学生可检查“老先生”的日记。 日记属私人私事,不宜和学术性的笔记 混在一起。他用小剪子把日记部分剪 掉毁了。这部分笔记支离破碎,而且都 散乱了,整理很费工夫。他这些笔记 ,都附带自己的议论,亦常常前后参考 、互相引证。以后的笔记他都亲自记 下书目,也偶有少许批语。中文笔记和 外文笔记的数量,大致不相上下。 第三类是“日札”——锺书的读书心 得。日札想是“思想改造”运动之后 开始的。最初的本子上还有涂抹和剪 残处。以后他就为日札题上各种名称 ,如“容安馆日札”、“容安室日札 ”、“容安斋日札”;署名也多种多样 ,如“容安馆主”、“容安斋居士”、 “槐聚居士”等等;还郑重其事,盖上 各式图章。我先还分门别类,后来才明 白,这些“馆

文档评论(0)

bodk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