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节镜治疗踝关节前外侧撞击征 课件
;病历
女性,29岁,外伤后踝关节疼痛4个月,下地活动后疼痛明显,查体:踝关节前外侧轻度肿胀,明显压痛,前抽屉试验阴性,关节主被动活动无受限,踝关节正侧位片和MRI无明显异常。;;2018/4/22;2018/4/22;2018/4/22;2018/4/22;2018/4/22;踝关节撞击综合征分为骨性撞击及软组织撞击,可发生在踝关节前侧、 前外侧、 后侧。临床将踝关节扭伤后无骨折脱位,反复出现踝关节前外侧肿痛称为“踝关节前外侧撞击综合征”。 下胫腓前韧带远端束可引起前外侧撞击。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应用关节镜确诊6例下胫腓前韧带远端束撞击综合征,并进行远端束切除,术后取得满意疗效,未发生关节不稳症状。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
6例患者中男4例,女2例,年龄为29-60岁,左侧2例,右侧4例,病史4-24个月,平均13个月。所有患者有明确的踝关节内翻扭伤病史,伴有不同程度的踝关节前外侧肿胀,前外侧局限性压痛。术前所有患者查体前外侧撞击试验阳性,前抽屉试验阴性。术前常规行踝关节正侧位片,排除骨折脱位,1例合并骨性关节炎。MRI检查显示未见韧带断裂。;治疗
所有患者均接受全麻下踝关节镜手术,取仰卧位,取前内、前外侧入路,术中被动活动踝关节,动态观察前外侧撞击情况,6例患者下胫腓前韧带远端束与距骨均有明显撞击,距骨前外缘软骨有不同程度的磨损,术中清理增生的滑膜,用蓝钳、刨削器、等离子射频切除下胫腓前韧带远端束,反复冲洗抽吸彻底清理碎屑后,再次镜下行撞击实验,确认踝前外侧无关节内撞击后,冲洗关节,缝合切口。;术后
所有患者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3个月,5例患者前外侧疼痛完全缓解,1例患者症状减轻,活动多后轻度疼痛。所有患者查体发现主被动活动疼痛消失。;讨论
踝关节内翻扭伤引起的前外侧慢性疼痛通常是软组织撞击引起的。大约有3%的踝关节扭伤最终引起前外侧撞击。根据关节内软组织病变类型可分为三类:半月板样损伤、滑膜撞击、下胫腓前韧带远端束撞击。Bassett 等第一次报道了下胫腓前韧带远端束引起的前外侧撞击。
【参考文献】
[1]Bassett FH, 3rd, Gates HS, 3rd, Billys JB, Morris HB, Nikolaou PK. Talar impingement by the anteroinferior tibiofibular ligament. A cause of chronic pain in the ankle after inversion sprain[J]. The Journal of bone and joint surgery American volume. 1990,72(1):55-9.;
滑膜撞击;滑膜撞击MRI;半月板样损伤;半月板样损伤MRI;下胫腓前韧带的解剖
下胫腓联合由3部分组成:骨间韧带、下胫腓前韧带、下胫腓后韧带。下胫腓前韧带呈扁平带状走形,由近端到远端逐渐增厚。下胫腓前韧带起自胫骨远端,关节面上5mm,斜向下走形于胫腓骨边缘以及前胫腓联合,止于外踝前方。;下胫腓前韧带的解剖
它的长度12-20mm。厚度:1-3mm。腓骨止点的宽度:7-12mm。胫骨止点的宽度:9-22mm。下胫腓前韧带是胫腓联合中最弱的韧带,它的主要作用是对抗腓骨外旋。单纯切除不会引起踝关节不稳。
【参考文献】
[1]Rasmussen O, Tovborg-Jensen I, Boe S, et al (1982) Distal tibiofibular ligaments: analysis of function. Acta Orthop Scand 53:681–686;下胫腓前韧带的解剖
Nikolopoulos曾研究了24例尸体的下胫腓前韧带。其中在22例标本中发现了下胫腓前韧带远端束。Ray发现远端束在下胫腓前韧带远端平行走形。从胫骨远端的前外侧斜向下止于外踝前内侧,紧邻距腓前韧带的腓骨止点。远端束的长度约17-22mm,厚度约1-2mm,宽度约3-5mm。远端束穿过踝关节外上方间隙,被一条明显的纤维脂肪层从下胫腓前韧带中分离出来。
【参考文献】
[1]Ray RG, Kriz BM. Anterior inferior tibiofibular ligament. Variations and relationship to the talus[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Podiatric Medical Association. 1991,81(9):479-85.;2018/4/22;;2018/4/22;病理机制
1 Bassett发现远端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