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子程序的调用(说课)
注意观察切槽加工时刀具轨迹的变化 * 组 合 件 的 数 控 车 削 说课稿 * shukong 数控专业 《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 张家港三职中 储全丰 ——子程序的调用 课题分析 一 教法分析 二 学法分析 三 教学过程 四 OVER 板书设计 五 子 程 序 的 调 用 课题内容整合 课题学习目标 课题重点与难点 课题分析 一 1 2 3 4 子 程 序 的 调 用 教材中地位作用 课题内容整合 课题学习目标 课题重点与难点 课题分析 一 《子程序的调用》是该校本教材中一个项目,在学习该项目前,教材内容上已先期安排了数控程序编制。学习《子程序的调用》是为了简化编程,节约时间,降低操作失误。 1 2 3 4 子 程 序 的 调 用 教材中地位作用 课题内容整合 课题学习目标 课题重点与难点 课题分析 一 数控编程、数控仿真、机床操作有机整合。 在理论指导下进行实践。 在实践中探讨领会理论。 1 2 3 4 子 程 序 的 调 用 教材中地位作用 课题内容整合 课题学习目标 课题重点与难点 课题分析 一 1)要明确 运用子程序编程的场合 2)掌握子程序的格式和调用方法。 3)掌握调用子程序加工的工艺。 1 2 3 4 知识和技能 过程和方法 情感目标 子 程 序 的 调 用 教材中地位作用 课题内容整合 课题学习目标 课题重点与难点 课题分析 一 在探究、协作等学习活动中培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协作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 2 3 4 子 程 序 的 调 用 知识和技能 过程和方法 情感目标 教材中地位作用 课题内容整合 课题学习目标 课题重点与难点 课题分析 一 培养勤于思考、善于合作的科学精神; 体会知识和技能在生产实践中的重要作用 。 1 2 3 4 子 程 序 的 调 用 知识和技能 过程和方法 情感目标 教材中地位作用 课题内容整合 课题学习目标 课题重点与难点 课题分析 一 重点: 1)子程序的格式 2)子程序的调用 难点: 1)子程序的编写 1 2 3 4 子 程 序 的 调 用 教材中地位作用 任务驱动法 个性与协作法 理实一体法 教法分析 1 2 3 子 程 序 的 调 用 教法分析 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法 个性与协作法 理实一体法 1 2 3 子 程 序 的 调 用 编程 仿真 加工 教法分析 个性化训练与分组协作: 突破难点 任务驱动法 个性与协作法 理实一体法 1 2 3 子 程 序 的 调 用 教法分析 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 实践前学习理论, 理论中仿真实践, 实践中运用理论; 实践后总结理论。 任务驱动法 个性与协作法 理实一体法 1 2 3 子 程 序 的 调 用 学情分析 学法指导 学法分析 1 2 子 程 序 的 调 用 学法分析 愿意学 想学好的 能编制基础程序 但学生对本节课的一些内容、新的编程方法和操作方法仍比较陌生。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探究能力有待培养和提高。 学情分析 学法指导 1 2 子 程 序 的 调 用 学法分析 1、问题探究 2、实践探究 3、讨论交流 学情分析 学法指导 1 2 子 程 序 的 调 用 子 程 序 的 调 用 教学过程 理论学习 仿真训练 机床操作 1 2 3 引入新课 创设问题情境,观看加工视频 外加工件图 是否能简化? 用什么简化? 怎么来简化? 子 程 序 的 调 用 提出问题 任务描述 任务分析 教学过程 理论学习 仿真训练 机床操作 1 2 3 不等距槽(图1) ①任务:要加工,以此为驱动,开始理论、仿真 ②分析: 特点、适合用子程序 子 程 序 的 调 用 提出问题 任务描述 任务分析 教学过程 理论学习 仿真训练 机床操作 1 2 3 00001(主程序) M3 S300 T0101; GO X42 Z0; G0 Z-8; O0002;(子程序) M98 P0002; G1 U-12 F0.05; G0 Z-23;B G0 U12; M98 P0002; W-2; G0 Z-33;C G1 U-12;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