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课题名称三国某人物性格分析.ppt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题名称三国某人物性格分析

课题名称 三国某人物性格分析 课题组成员 组长:王颖、朱孟婷 组员:汪青、邹佳丽、金晶娥、封文杰、朱敏、倪庆、刘慧、孙晴、王心钦、李佳敏、秦博瀚、杨柳 指导教师:黄晓 三国某人物性格分析 曹操 目的 通过此次课题研究充分了解曹操历史形象 并与文献形象进行对比 由游戏引出 使玩与学习切实结和 在游戏横行的今天 我们从网络游戏中找到学习知识的兴趣 并能够很好的运用 而曹操自古以来颇受争议 曾被评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我们想深刻的对曹操这位在中国历史上风云人物进行了解 曹操 背景 在最近网络桌游 的影响下 同学们通过对三国杀的痴迷 渐渐对三国中一些技能的锁定产生兴趣 发现似乎曹操紫国以来都以奸诈形象示人 但似乎与事实存在差异 于是决定对曹操性格分析 并从事实的角度对他有一个进一步的了解 三国杀 三国杀 ---曹操 《三国杀》中的曹操,右手甩一袭大红丝袍,身披黑色黄纹边铠甲,头戴拖着火红长缨的战盔; 《三国斩》中曹操,只现出胸部以上,头发盘起,表情冷峻。 《三国杀》中曹操的技能描述——奸雄:你可以立即获得对你造成伤害的牌;护驾:主公技,当你需要使用(或打出)一张“闪”时,你可以发动护驾。 《三国斩》中曹操的技能描述——雄霸:受伤扣血后,立即获得对你造成伤害的那张牌;护主:受到“斩”、“万箭齐发”的攻击时,可以请魏将帮您出“闪”(主公技)。    三国与《三国杀》 三国(公元220年~280年),因为一部《三国演义》,又因为一个易中天,这段分裂对峙的历史为世人所熟知——曹魏(魏国)、蜀汉(蜀国)、东吴(吴国)三足鼎立,明争暗斗,天下一番波澜壮阔,处处充满生机。 曹操奸雄,残忍猜忌,复杂多变;刘备贤德,弘毅宽厚,知人善任;诸葛孔明,至今被奉若神明…… 三顾茅庐、草船借箭、舌战群儒、三英战吕布、大意失荆州……每个故事都扣人心弦。 《三国杀》是一款热门的桌面游戏(大多使用纸质材料加上精美的模型辅助,它是一种面对面的游戏,非常强调交流,就像麻将、象棋,扑克一样),它结合中国三国时期背景,以人物身份为线索,以卡牌为形式,集历史、文学、美术于一身,现已有Online版(计算机在线。加在游戏名称末尾时,表示网络游戏)。 艺术形象和史实 一说起曹操,在人们的印象中他就是奸臣。这是因为《三国演义》流传广泛,书中塑造的曹操奸臣形象已经深入人心。在一些戏曲作品中,曹操更是被塑造成阴险狡诈的小人。这样一来,作为艺术形象塑造的曹操,就有了奸臣和小人的定论。但《三国志》中记载的曹操,却和艺术作品中塑造的曹操有很大的区别,曹操的文学形象和曹操的历史形象是不一样的,这样一来,曹操就有了两个面孔、两个形象,一个是小说家笔下的曹操,一个历史上真实的曹操。 艺术形象的曹操深入人心,但和历史真实出入很大,而真实的曹操形象和人们心目中认定的曹操又不是一回事。 对历史人物曹操的评价历来存在分歧。但最早人们对他的评价并不低。 陈寿(235~297)生于蜀汉,入晋后撰写了断代史《三国志》,其中《魏志·武帝纪》就是专为曹操立的传。曹操自己本没有篡汉称帝,是他的儿子曹植在他死后建立魏国,给他补上了武帝的称号。陈寿是三国时人,有条件汇集当时的文献资料,且对一些史事有耳闻目见,所以关于曹操的一生事迹记载得极为详备。为《三国志》作注的裴松之称之为“铨叙可观,事多审正”的“嘉史”,所以陈寿的“曹操传”至今仍被视为了解曹操的首选资料,他在《武帝纪》后面有一段评语说: 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视四州,强盛莫敌。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唯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陈寿从才干、品德方面都给予了曹操很高的评价。但也有人持不同的看法。 如:宋代的理学大师朱熹讲究爱国忠君,重视德行人格之完善,他就认为曹操为人阴险、狡诈。《通鉴纪事本末》的作者袁枢与朱熹同时,他就在第五卷列有“王莽篡汉”一题,第九卷有“曹操篡汉”,将曹操与王莽并列,其倾向性昭然可见。他虽肯定曹操“有大功于天下”,但却指责他“蓄无君之心”,这种正统思想正是他们贬斥曹操的关键。历代统治者都以正统自居,为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而尊刘抑曹。 直到1959年学术界围绕着“为曹操翻案”问题进行过热烈的讨论。文艺创作中有郭沫若的《蔡文姬》话剧问世,近年又有《三国演义》连续剧的播出。可以说,通过新的曹操的造型和性格刻画,使得人们心目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