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同步测试题.doc
知识积累:
1、作者简介:中.考.资.源.网
维克多·雨果(1802-1885),法国资产阶级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巨匠。在诗歌、戏剧、小说、文艺理论、政论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创作,全部作品成为当时法国社会变化的一个缩影。贯穿他医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代表作主要有《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九三年》等。
2.写作背景:
1778年5月30日,“教导人们走向自由”的“法兰西思想之王”伏尔泰与世长辞了。一百年后,1878年5月30日,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伟大的人道主义斗士——维克多·雨果发表了这篇激情澎湃的演讲。
3.文体常识:
演讲词的基本特点:一是具有针对性,所讲内容的深浅应符合听众的接受水平;二是具有鲜明性,要做到立场鲜明、态度明确,不能含糊;三是具有条理性,层次分明;四是具有通俗性,合乎口语,明白易懂;五是具有适当的感情色彩,既晓之以理,又动之以情。
4.感悟主旨:
这篇演说,以充满激情的笔调,热情地赞颂了法国伟大的思想家伏尔泰的思想和人格魅力,表达了人类社会永远需要正义的呐喊和对良知的呼唤。
5.字词积累:
(1)根据注音写出相应的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陨落( ) 深suì( ) 怜mǐn( )
睿智( ) 呐喊( ) kè( )守
宽shù( ) 灵柩( ) 猖狂( )中.考.资.源.网
(2)请根据下面括号中的意思填写词语。
①在他____(病危将逝世的时候),一边又同时代人和后代的欢呼和赞美,另一边有对他怀有深仇大恨的旧时代洋洋得意的嘘叫和仇恨。
②这批无恶不作的法官,他们____(讨好上司,欺侮下属),俯伏于国王之前,凌驾于人民之上。
③做一个公民,我们要____(谨慎认真地做好本职工作)。
④让我们在这令人____(形容产生严肃敬仰的感情)的墓前鞠躬。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这种损人利己的精神,至今回想起来依然令人肃然起敬。
B、隋唐陶俑艺术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境地,其中以唐三彩为最。
C、一代名臣诸葛亮在弥留之际还不忘设下计谋诱敌军上当,使司马懿后悔不迭。此后便流传一句谚语:“死诸葛吓走活仲达。”
D、梁启超一生笔耕不辍,遗留世间的文字总数约为1400万言,可谓著作等身。
6、(2013 重庆)仿照下面的划线句,补写两个句子,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
“中国梦”催生“重庆梦”,激发“我的梦”。梦想给予拥有者强大的力量,中华民族会因为梦想而在世界之林中跃马扬鞭,日新月异;重庆会因为梦想__________________;我会因为梦想__________________。
能力提高:
阅读“一百年前的今天……他的灵柩投射着大深渊最初的微光”,回答问题。
①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文中哪些事实证明伏尔泰是一颗巨星?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先生们,这是荣誉的两种美好的形式”一语中,两种美好的形式指的是____和____。
④作者说:“他行使过一个职能,他完成过一项使命。”其中的职能是指作为________行使的职能,使命是指________。
⑤为什么说伏尔泰“不仅是一个人,他是一个世纪”?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考链接
大师什么最大
朱晖
③陶渊明出生在东晋末期,是我国古代著名诗人,也是有名的隐士。东晋灭亡后,陶坚决归隐,誓不与新政权合作。他的举动,关系到所谓的“名节”问题,也引发了后世的长期争论。作为史学大家的梁启超,自然也有自己的一家之言,他认为陶渊明弃官归隐最主要的动机,是当时士大夫廉耻扫地,他纵然没有力量移风易俗,起码也不肯同流合污,把自己的人格丧掉。陈寅恪提出了针锋相对的意见,认为陶渊明“耻事二姓”才是可信的。同时,针对梁启超本人“无论从政还是从教,都不在乎在清朝还是在民国”的做派,陈寅恪批评他“取自身之思想经历,以解释古人之志尚行动”。
④应该说,陈寅恪批评不仅力道十足,而且尖酸刻薄。有好友劝他:“梁公对你有知遇之恩,你这样做,就不怕别人说你忘恩负义?”陈寅恪笑答:“错了,我这样做才是对梁公最大的尊重,也才没有辜负他对我的赏识和抬举。”那么,梁启超又是怎么想的呢?“饮冰室主人”生性洒脱不羁,当有人嘲笑他“引狼入室”时,他回敬了一句耐人寻味的话:“无论是批评陈寅恪还是讥讽我的人,都把我们看得太小了。”
⑤相对于梁启超所言的“小”,西方著名的社会哲学家马克思·韦伯曾相应地表述过“大”。有学生问他:“您教书的目的是什么?”韦伯答:“是让后来的人超越自己。超越老师就是尊敬老师。”学生又问:“您就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