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的辉煌历程以及文化价值2.pptVIP

  1.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美术的辉煌历程以及文化价值2.ppt

中国美术的辉煌历程 与文化价值(二)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欣赏与研究讨论,使学生能进一步从社会历史文化的角度来认识中国美术的审美特征和社会价值。 2、通过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让学生了解随着历史的变迁,朝代的更替,文化的发展,以及佛教的传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洛神赋图(中国画,局部) 顾恺之(东晋) 关于作者: 顾恺之(约公元345—406年),字长康,小字虎头,晋陵无锡人,有“才绝、画绝、痴绝”之称,是我国东晋时期杰出的艺术家。他的绘画作品与绘画理论对传统绘画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洛神赋》就是他的杰作之一,我们现在看到的虽然是摹本,但基本上反映了他的艺术面貌。 作品将不同情节置于同一画卷,洛神和曹植在一个完整的画面的不同场景中反复出现,以山石、林木及河水等背景,将画面分隔成不同情节,使画面既分隔又相联接。图中山石、林木,反映了早期山水画的表现技法和面貌。画面和谐统一,丝毫看不出连环画式的分段描写的迹象。作品线条,前者飘逸,人物动态委婉从容,后者人物形体较低矮,线条圆转短拙,色彩较浓丽。 取材自三国魏文学家曹植的《洛神赋》,用长卷的形式,一段段地描绘赋中的情节:曹植一行歇息在洛水边、洛神在水面出现、与曹植缱绻难舍、终于凌波归去、曹植也满怀惆怅地上路。 此画的用笔,共同的特点是线条“紧劲联绵,循环超忽”,如蚕丝般柔韧; 女人衣带飘带举处确有行云流畅飘逸。后人把这种线描法称为“高古游丝描” 顾恺之的贡献:对中国绘画的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同时他也是中国最早的绘画理论家。特别是《魏晋胜流画赞》中提出“以形写神”,强调“传神”和“悟对通神”,《论画》中提出“迁想妙得”等,影响都比较深远。 相关链接 《洛神赋图》的艺术风格:不但可见顾恺之早期代表作之风貌,也可发现中国画当年的绘制风格:此画保留了较多的古代壁画的造型与设色方式,铺陈叙述故事的构图方式也和汉代画像石的布局相似。 顾恺之的《女史箴图》 霍 去 病 墓 石 刻 南 朝 石 刻 南朝石刻的艺术特色和对后期石刻艺术的影响: 南朝石兽就其形式来说是承袭了汉代石兽雕刻的,强调以体积感和质量感来突出轩昂威严的气势,以此来表现墓主人无上尊贵的身份。其渊源可上溯到古代波斯的雕刻。这种形式虽然后代不再有,但善于利用整体石材,以洗练的手法表现雄伟的气势,影响着后期唐代陵墓前的石狮造型形式。 《步辇图》阎立本 图中唐太宗的形象比其它人物形象要高大,处于众星拱月的地位,伟岸的身材超出众人之上,体现了早期人物画“主大从小,尊大卑小”的尺度原则。 艺术特色: 劲健的线描加以深沉设色,人物动态较为拘谨,注重面部特征的刻画,制作简练而工致,设色浓重典雅,适当运用了晕染法,反映出对传统的继承和发展,体现了鲜明的初唐风范。 社会历史价值: 忠实地再现了一千余年前中央政权与边远民族的友好交往,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 艺术特色和艺术价值: 人物形象生动,性格鲜明,生活丰富,表现了我国绘画优秀的现实主义传统,尤其在艺术手法上的高度成就,更深更广的反映了历史上的生活现实,为后人研究当时人们的社会生活提供了形象的史料。 艺术特色: 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将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画面中。画中人物500多,衣着不同,神情各异,其间穿插各种活动,注重戏剧性,构图疏密有致,注重节奏感和韵律的变化,笔墨章法都很巧妙。房屋、桥梁、城楼等也各有特色,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这是一幅描写北宋汴京城一角的现实主义的风俗画,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水平。 夏圭,字禹玉,钱塘(今杭州)人,略晚于马远,善画山水、人物,画风有李唐、范宽的浑厚雄强,但更趋简洁豪放、典雅清劲。构图变北宋重峦叠嶂的全景山水为近景或局部特写,称为夏半边。与马远同为南宋院体山水画的代表。 马远在我国绘画史上享有盛誉,与李唐,刘松年,夏圭并称为南宋四大家。他的山水画成就最大,独树一帜,与夏圭齐名,时称“马夏”,成为绘画史上富有独创性的大画家。 在构图方面,李唐、马远虽然都是局部取景,但总体来说,马远更为简约、概括,画面烘托的气氛和表现的意境更具特色。马远绘画常把主景置于一隅,其余则用渲染手法逐渐淡化为朦胧的远树水脚、烟岚雾雨,并通过指点眺望的人物把观赏者的注意力引向旷远的空间,勾起人们无限遐思。五代、北宋荆浩、关仝以来的山水画,常作全景式的大山大水,布局以近、中、远景层层重叠,常要求远景也清楚写实。马远的画却无中景,远近直接对立。近景以胸中丘壑驾驭画面,或山之一角,或水之一涯;远景则减到不能再减,画面上常留出大片空白,以表示空旷渺远的气氛。这在中国画构图上是新的创造,似虚而实,虚中有实 。马远也被称作“马一角”。 马远也有一些

文档评论(0)

youngyu032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