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项目五 金融政策
项目五 金融政策 任务一 熟悉金融政策 任务二 金融政策目标分析 任务三 金融政策工具运用 任务四 模拟金融现象,并模拟使用金融政策 任务一 熟悉金融政策 情景1 金融政策的内涵 一、金融政策 monetary policy 3.货币政策的任务 ①维持适度货币供应。 防止因货币过多或不足而造成经济过度繁荣或经济衰退。 任务2 情景1 金融政策的最终目标 1.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有四个: 1..中介目标 (1)银行信贷规模。 指银行体系对社会大众及各经济单位的存贷款总额。 2.操作目标(近期目标) (1)短期货币市场利率。 3.货币政策各目标间的关系 货币政策诸目标之间的关系是比较复杂的。 有的是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一致性,如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二者呈正相关关系; 有的则相对独立,如充分就业与国际收支平衡; 但更多地表现为目标之间的冲突性。 3.货币政策各目标间的关系 货币诸目标的矛盾主要表现为: 4.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 货币政策目标确定为“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依此促进经济”。 货币政策路径 1.信用扩张 扩大货币供应量,降低利率,刺激总需求,进而刺激经济增长的一种货币政策手段。 任务三 金融政策工具的运用 一、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情景2.再贴现 (1)规定贴现贷款的条件。 (2)规定贴现率。 再贴现的作用 (1)引起的波动程度远比法定准备率为小。 一般都经常调整再贴现率来控制货币供应量。 再贴现政策发挥作用的途径 再贴现政策 情景3.公开市场操作 公开市场操作的优点 二、选择性政策工具 1.消费者信用控制:中央银行对不动产以外的各种耐用消费品的销售融资予以控制. 三、其他政策工具 1.直接信用控制工具:依据有关法令,对商业银行信用创造业务进行直接干预。 2.间接信用指导 (1)道义劝告:中央银行利用自己的特殊地位和威望,劝告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以影响其放款和投资方向,从而达到控制和调节信用的目的。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货币政策中介指标是指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而选定的中间性或传导性金融变量。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并不直接处于中央银行控制之下,为了实现最终目标,中央银行必须选择某些与最终目标关系密切、中央银行可以直接影响并在短期内可以度量的金融指标作为实现最终目标的中介性指标,通过中介指标的控制和调节最终实现政策目标。 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不可能直接控制和实现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中央银行必须借助于短期的、和最终目标相关的、可以控制的、可以量化和分析的、较为稳定的指标作为操作依据,来实现中央银行的最终目标。 货币政策中介指标是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而选定的中间性或传导性金融变量,通过对这些指标的控制和调节最终实现政策目标。 选取的基本要求有:可测性、可控性和相关性。 可作为中介指标的一般有: 利率 货币供应量 超额准备金 基础货币 汇率。 我国现行的货币政策中介指标 货币供应量 信用总量 同业拆借率 银行备付金率 信贷规模 同业拆借利率 银行备付金 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一、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影响中介指标,进而最终实现既定目标的传导途径与作用机理。 货币政策传导途径的一般顺序是: 1、从中央银行到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 2、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到企业、居民等非金融部门的各类经济行为主体; 3、从非金融部门的各类经济行为主体到社会各经济变量。包括总支出、总产出量、物价、就业等。 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我国目前货币政策的作用过程,同样也包含三个环节,即中央银行至金融机构,金融机构至企业、居民,企业、居民至国民经济各变量。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的三个环节相比较,又有很大的差别,主要是因为在整个货币政策的作用过程中,金融市场作用微弱。 货币政策效应就是货币政策发挥作用的效果。 影响货币政策效果的因素 时滞 货币政策从制定到获得全部或主要的效果的时间间隔。货币政策时滞由两部分组成:内部时滞和外部时滞。前者是指从政策制定到货币当局采取该行动之前的一段时间,这种时滞取决于货币当局本身。后者是指货币当局采取行动到行动产生效果之间的时间间隔。货币政策时滞是影响货币政策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 包括认识时滞、决策实时滞和效果时滞。 合理预期 其他因素的影响 如政治突发事件、自然灾害等 单一规则(货币学派的观点) 所谓“单一规则”,就是公开宣布并长期采用一个固定不变的货币供应增长率。弗里德曼认为,这不仅是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应量的最佳选择,也应该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操作的基本规则。 公开宣布 长期采用 固定货币供应增长率 弗里德曼坚持认为,货币政策必须保持其单一性、长期性和稳定性。货币增长率一经正确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