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1井页岩气测井评价.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W1井页岩气测井评价

W1井与W2井储层对比 层位 顶深 底深 厚度 伽马 铀 密度 中子 电阻率 m m m gapi ppm g/cm3 % ohmm W201 1503.6 1543.3 39.7 172 10 2.58 17.4 30.8 W202 2534.0 2574.0 40.0 189 12.6 2.574 18 56 W1井解释成果表 W2 W1 W1井与W2井储层对比 (W2)----------------有利页岩气储层------------------(W1) 汇报提纲 测井概况 地层岩性特征 沉积特征分析 裂缝分析及地应力分析 页岩气储层评价分析 岩石力学分析 页岩气的水力压裂优化流程 北美页岩气的水力压裂优化流程有4个阶段 建立岩石力学模型是一个关键的步骤 水力压裂设计应依据可靠的岩石力学参数 Sonic Scanner测量 建立各向异性岩石力学模型 水力压裂施工 深入了解页岩气特性 主要资料 Sonic Scanner声波测井及解释资料 FMI成像测井 ELAN解释结果 钻井地质设计 从剪切模量C44和C66的差距可以看出部分井段的TIV各向异性较明显 C44:纵向剪切模量 C66:横向剪切模量 岩石力学弹性模量 从右图可以看出横向杨氏模量明显高于纵向杨氏模量 通过分析W2实验数据得出动静态杨氏模量转换关系 岩石强度参数 计算UCS的公式由分析W2试验数据确定 根据内部公式计算摩擦角及抗拉强度 杨氏模量: 刚度 E = f (垂向纵波, 垂向横波, 体积密度) 泊松比: 压缩性 PR = f (垂向纵波, 垂向横波) 常规方法 新方法 垂向 水平杨氏模量: 刚度 E = f (垂向纵波, 垂向横波, 体积密度, 水平横波) 垂向 水平泊松比: 压缩性 PR = f (垂向纵波, 垂向横波, 水平横波) 水平地应力大小 地应力大小 从上图可以看出通过各向异性计算得到的最小水平主应力和各向同性得到的最小水平主应力最大差别达2MPa,会对压裂设计有明显影响 地应力的验证 基于岩石力学模型的井壁稳定分析结果和井径曲线一致,验证了岩石力学模型的可靠性。 岩石可压性分析 储层段地应力小于上下隔层地应力,有利于缝高的控制。 储层段可压性较隔层好,有利于压裂。 岩石可压性分析 (储层局部放大) 储层段地应力小于上下隔层地应力,有利于缝高的控制。 储层段可压性较隔层好,有利于压裂。 岩石力学参数汇总 最小水平主应力 (Mpa) 泊松比 杨氏模量 (Gpa) 上覆岩层 (2460-2534米) 61.2 0.23 28.3 储层 (2534-2574米) 50.6 0.17 23.3 底层 (2574米以下) 65.6 0.26 46.2 本井测量井段主要为志留系龙马溪组地层及奥陶系五峰组及宝塔组二段地层。宝塔组主要为灰褐色的泥质灰岩和灰岩,多为块状和层状特征,缝合线构造发育;五峰组岩性主要为页岩、灰质页岩,水平层理和页理较为发育;龙马溪组下部为大套厚层黑色、黑灰色页岩,水平层理、页理发育,硅质和灰质含量较重,局部见黄铁矿;龙马溪组中部及上部为大套灰色、深灰色页岩,页理发育。 结合FMI的井壁崩落方位及诱导缝分析,以及声波扫描的快横波方位,可知该井的井旁最大主应力方向为近东-西向。 地层构造相对稳定,倾向南南东,倾角约9o左右。 测量井段龙马溪组天然裂缝发育一般,高导缝走向有两组:北北东-南南西向、北东东-南西西向;高阻缝不发育; 龙马溪相对有利的页岩气储层为2534-2574米; 有利页岩气井段内,有效孔隙度为0.05-8.4%,主要集中于在3-6%,平均为4.2%;含水饱和度平均29%;总有机碳含量为0.5-7%,平均3.1%;吸附气含量为0.18-2.5m3/ton,游离气含量为0.2-6.9m3/ton,总气含量为0.4-9.5m3/ton,平均3.5方/吨; 本井在部分井段存在明显的井壁坍塌,说明最大最小水平主应力有明显区别,有利于裂缝的起裂,但对复杂裂缝网络的形成有抑制作用。 储层段地应力小于上下隔层地应力,有利于缝高的控制。可压性较隔层好,可压性指数比隔层高,有利于压裂。 储层杨氏模量为23.3GPa,泊松比为0.17左右,最小水平主应力为50.6MPa左右。 建议对2537-2541米,2558-2562米,2572-2574米进行射孔,压裂测试。 结论 结论 2537-2541米 2558-2562米 2572-2574米 井段(m) 厚度(m) 伽玛(API) 矿物组份(%) 孔隙度(%) 含水饱和度(%) 有机碳含量(%) 含气量(m3/t) 备注 铀 总伽马 粘土 石英+长石(硅质) 碳酸盐岩 黄铁矿 有效 平均 平均 吸附气 总气 2539~2542 3 7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