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1高考三轮复习查漏补缺种子的形成
人工种子 人工种子 若装置1液滴左移,装置2不动,说明种子只进行有氧呼吸。 若装置1液滴不动,装置2右移,说明种子只进行无氧呼吸。 若装置1液滴左移,装置2右移,说明种子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 6、在科学研究中常用呼吸商(RQ=释放的二氧化碳 体积/消耗的氧体积)表示生物用于有氧呼吸的能源物 质不同。测定发芽种子呼吸商的装置如下图。 关闭活塞,在25℃下经20分钟读出刻度管中着色液移动距 离。设装置1和装置2的着色液分别向左移动x和y(mm)。 x和y值反映了容器内气体体积的减少。请回答: (1)装置1的小瓶中加入NaOH溶液的目的是 。(2)x代表 值,y代表 值。(3)若测得x=200(mm),y=30(mm),则该发芽种子的呼吸商是 。(4)若要测定已长出一片真叶幼苗的RQ值,则应将该装置放于何种条件下进行,为什么? (5)为使测得的x和y值更精确,还应再设置一对照装置。对照装置的容器和小瓶中应分别放入 。设对照的目的是 。 吸收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 消耗氧的体积 消耗氧和释放二氧化碳的体积之差 0.85 黑暗,避免因幼苗进行光合作用,干扰呼吸作用的气体量的变化。 用于校正装置1和2内因物理因素(或非生物因素)引起的容积变化。 死的发芽种子和蒸馏水 7、实验设计 假设呼吸作用的底物是葡萄糖 * 种 子 专 题 种子 形成 类型 结构 种子中的化合物 成熟 萌发 人工种子 种子的形成 分裂一次 顶细胞 多次分裂 球状胚体 分裂 分化 子叶 胚芽 胚轴 胚根 几次分裂 胚柄 1.吸收养料供胚发育 2.产生激素促进胚发育 基细胞 (近珠孔) 胚 (2N) (2N) (2N) (2N) (2N) (2N) 思考题 受精卵发育成胚是通过哪种分裂方式完成? 受精卵 胚乳的发育(以玉米为例) 受精极核 多次分裂 游离的胚乳核 形成 细胞壁 胚乳细胞 积累 营养 胚乳 受精后12小时的状态 受精后36小时的状态 休眠后略 长大 3N 3N 3N 3N 雄蕊 花被 凋落 雌蕊 柱头和花柱 凋落 子房 发育成果皮 子房壁 胚珠 珠被 受精卵 受精极核 种皮 胚 胚乳 种子 果实 思考: 1、AA♀x aa♂产生的种子的胚细胞、胚乳细胞、种皮细胞、果皮细胞的基因型分别是什么? 2、1、aa♀x AA♂产生的种子的胚细胞、胚乳细胞、种皮细胞、果皮细胞的基因型分别是什么? 例 (2002年广东)已知豌豆种皮灰色(G)对白色(g)为显性,子叶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如以基因型ggyy的豌豆为母本,与基因型GgYy的豌豆杂交,则母本植株所结籽粒的表现型为( ) A 全是灰种皮黄子叶 B 灰种皮黄子叶,灰种皮绿子叶,白种皮黄子叶,白种皮绿子叶 C 全是白种皮黄子叶 D 白种皮黄子叶,白种皮绿子叶 D 种子的结构和类型 典型的被子植物种子结构 单子叶有胚乳种子 双子叶无胚乳种子 种孔 种皮 种脐 胚轴 胚根 种皮 胚芽 子叶 果皮和种皮 胚乳 子叶 胚芽 胚轴 胚根 种子结构包括: 种皮、胚和胚乳(双子叶种子一般无) 种子中的化合物 一般种子含有各种化合物: 蛋白质、淀粉、脂肪、水、无机盐 不同的种子各种物质含量不同 大豆:蛋白质含量较多 小麦、玉米:淀粉含量较多 花生、蓖麻:脂肪含量较多 吸水能力:大豆>小麦、玉米>花生、蓖麻 1、种子入库前为什么要晒干? 种子的贮藏 2、贮藏期间,除了害虫外,还可应用通风和密闭的方法以减少呼吸作用。通风的目的是散热、散湿。冬季或晚间开仓,西北冷风透入粮堆,降低粮温。密闭方式必须以粮食干燥、无虫为基础。在春末夏初的梅雨季节,进行全面密闭,防止外界潮湿空气侵入。 ①生物的器官或组织或细胞的新陈代谢强弱与其含水量有一定的正相关,在相同条件下,含水量高,呼吸作用强,代谢旺盛,消耗有机物多。②种子贮藏前要将种子晒干,晒干是去掉种子中的大部分自由水,从而降低种子的代谢活动,防止因代谢旺盛而过多地消耗有机物,同时也防止代谢产生大量的热量,从而引起微生物的大量繁殖,导致种子霉变。 种子的成熟 B A 种子成熟过程中糖类的变化 不溶性糖 可溶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