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光的选择透过和.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3 光的选择透过和

2.3 光的选择透过和反射玻璃 2.3.1热反射玻璃 具有较高的热反射性能同时透光良好的平板玻璃称为热反射玻璃(Heat reflecting glass)。 1、特点: a、对太阳能的反射率比较高(未镀膜的6mm透明浮法玻璃总反射率17%,而相同厚度的镀膜热反射玻璃总反射率为61%) b、具有较小的遮蔽系数和太阳辐射热的透过率(遮蔽系数指太阳能通过某一种玻璃进入室内的总量与通过3mm的普通无色玻璃总量之比,即CS = G / 0.89,遮蔽系数CS越小,遮热效率越好) c、对可见光有较高的反射率和一定的透过率,具有单向透像的特性。(在迎光面有镜子特性,背光面又像窗玻璃那样透明,室外看不到室内景象,起到了帷幕作用) d、具有较低的传热系数,较好的隔热性能。(8mm厚的热反射玻璃的传热系数为6.1W/M2 ·K,而3mm透明浮法玻璃的传热系数为6.5W/ M2 ·K) 2、热反射膜的组成及镀膜方法 热反射玻璃的种类繁多, 按颜色来分: 金黄色、珊瑚黄色、茶色、古铜色、灰色、褐色、天蓝色、蓝灰色、银色、银灰色等; 按加工工艺分: 普通热反射玻璃、化学钢化热反射玻璃、半钢化热反射玻璃、夹层热反射玻璃等。 热反射膜由单层或多层膜系构成,单层膜已很少见,通常由三层膜组成:表层为保护膜,第二层为主功能膜(金属或金属氧化物),第三层为介电膜(金属氧化物)。热反射玻璃膜层材料有: (1)金属膜 如Cu、Ni、Cr、Fe、Sn、Zn、Mn、Ti等,可用真空蒸发沉积、磁控阴极溅射和热喷涂法镀膜。用阴极溅射镀Ti、Cr膜,厚10~50nm,可见光透过率8~20%,反射率20~40%,遮蔽系数0.3~0.4,热辐射率0.4~0.7。 (2)贵金属膜 如Au、Ag、Pd等。为了降低成本,目前很少用贵金属单层膜,通常用多层膜。如Ag-Ni组成的双层膜系,在玻璃上先镀一层20nm厚的Ag膜,再镀上10~30nm厚的Ni膜作为保护膜,对太阳光反射率为42~47%,可见光透过率为9~19%。 (3)合金膜 包括贵金属合金、不锈钢及其它合金。如Ti-NiCr合金组成的双层膜系,第一层Ti膜厚12~18nm,第二层NiCr合金膜厚6~10nm,采用真空沉积法和溅射法镀膜,太阳辐射线的反射率为32~39%,可见光透过率5~10%,耐磨、耐侵蚀性都很好。 (4)氧化物和金属复合膜 如用溅射法镀制的Bi2O3/Ag/ Bi2O3膜系,第一层Bi2O3膜厚40nm,与玻璃紧密结合;第二层Ag膜厚10~20nm,起反射作用;第三层Bi2O3膜厚40nm,起保护作用。对太阳能反射率47~49%,可见光透过率34~55%。 为了达到高的反射性能和保证膜的质量,热反射玻璃镀膜常采用真空蒸发沉积、磁控阴极溅射、电浮法和离子镀膜法。 单片使用的热反射玻璃不仅要求光学性能好,还要求耐磨、化学稳定性好,故采用TiO2膜以及Ti、Cr、不锈钢等金属或金属氧化物多层膜。在中空玻璃或夹层玻璃中对膜的耐磨性要求不高时,可采用Cu、Ni、Cr等金属膜或多层膜。 2.3.2 吸热玻璃 定义:能吸收大量红外线辐射能而又保持良好可见光透过率的玻璃称为吸热玻璃。 (1) 性能 a. 吸收太阳的辐射热,吸热率随玻璃的颜色和厚度不同而不同。(3mm厚的蓝色吸热玻璃可以挡37%的太阳辐射热,6mm厚的蓝色吸热玻璃能挡50%的太阳辐射热) b. 吸收一部分太阳可见光,使刺目的阳光变得柔和,起防眩作用。 c. 吸收太阳光中紫外线,可显著降低玻璃透射的紫外线对人体和书籍、档案、家具等物品的损害。 d. 具有一定的透明度,可清晰的观察窗外景物。 吸热玻璃与热反射玻璃的区别在于反射系数,可用下式表示: S = A/B A――玻璃对全部光通量的吸收系数, B――玻璃对全部光通量的反射系数。 如S>1则为吸热玻璃, S<1则为热反射玻璃,但区分不十分严格。 吸热玻璃有两类,一类是在玻璃中加入着色氧化物,如氧化铁、氧化镍、氧化钴等,使玻璃整体着色(蓝色、宝石蓝色、绿色),具有较高的吸热能力。 另一类是在玻璃表面镀一层或多层吸热膜(可获得用整体着色难以得到的金色、银灰色)。 (2)吸热膜材料与镀膜方法 吸热膜大多为氧化物膜,如Fe2O3、Cr2O3、Sb2O3、SnO2和SiO2-CoO、SiO2-NiO、SiO2- Cr2O3、SiO2- Fe2O3、以及SiO2- Fe2O3- Cr2O3、SiO2-MnO2- Fe2O3等。 大多采用热喷涂法和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