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始终来自人性演讲纪录整理.docVIP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科技始终来自人性演讲纪录整理

〈科技始終來自人性〉演講紀錄整理 一、講者介紹︰ 盧諭緯女士,《數位時代》執行主編。 二、演講內容︰ 雜誌與報紙、電視的不同︰ 做雜誌跟電視、報紙是很不一樣的東西。電視重視覺,文字較少;報紙重時效性,文字比電視多但還是比雜誌少。雜誌密集度最高,處理的複雜程度也較高,一篇報導最少要八百字起跳。除了基本5W1H之外還要有很多背景資料的說明。 做雜誌的特質︰ 雜誌是媒體素養比較高的讀者才能閱讀的文類,但從壹週刊進來後,愈來愈朝圖文整合方向移動。尤其在網路閱讀出來以後,要在很快的時間內去掌握訊息的內容。 科普類雜誌碰到的東西(例如︰軟體、系統)常是很抽象的,所以如何呈現很重要。 最痛苦的一條線是軟體。因為背後的知識很複雜,跑這條線的記者常常因為不懂而很痛苦,更何況是讀者。所以這條線在台灣媒體界是愈來愈萎縮,因為裡面實有太多的門檻存在。第一,概念太抽象,第二,專有名詞多。 但套用知名廣告語︰「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這點還是很重要。要讓普羅大眾理解你所要表達的事情。所以總編常會說,「把你寫的報導拿回去給爸媽看,他們看的懂才ok。」這代表,不是使用專業名詞才”專業”。 科普雜誌,等於是在在兩群不同的人之中當翻譯機,讓訊息可以溝通。而新科技的定義會因閱讀對象的不同而所差別。 這些都是新科技︰ 專有名詞的縮寫,都是身為科技線記者的第一關,要把它搞清楚。而處理這些名詞時,後面都要再加解釋(此處視讀者群不同再判斷是否要加,如果是寫給工程師等專業人員,可能就沒必要。)所以報導之前,先清楚讀者在哪裡,對不同的讀者有不同的處理方法。 科技記者的社會責任︰有的時候還是要扮演傳達新知的角色。 到底要看什麼?: .技術發展進程:不同的的技術規格是否要解釋?(EX︰錄影帶VHS跟BETA的改變、無線傳輸的規格etc) .應用層面? .商機在哪裡? .對生活有什麼影響? 數位時代比較是財經管理的導向。 同樣的,處理同樣商品時,不同的雜誌,讀者不同,需求不一樣,每個記者問的都不同,切入角度也不同。新手機推出,消費線可能問的是價錢、功能炫不炫;專業的科技線可能問的是新技術等。 就讓你知道: .文字:科普雜誌要用很生活化的例子來解釋。因為科技最麻煩的就是解釋抽象。 .分解圖:步驟分解 .實物圖:照片 .數據表格:如解釋市佔率、產值等時候。 .抽象插圖:如九大行星圖。 雜誌希望編採合一,在採訪同時,就要對版面如何呈現、可能要用到哪些圖有想法,而不像報紙可以採回來丟給編輯後製。 科技記者不能害怕科技、理解名詞,加上文筆又要好。 有時採訪的時候,使用一兩個專有名詞,會較能使受訪者信服;但另一方面又得把讀者當白痴,很簡單的描述。 必須知道自己要什麼,不然會被懂得很多專門知識的受訪者牽著鼻子走。 科技議題必較麻煩,因為牽涉到很多專業名詞。科技有比較多需要重新理解和轉換的地方。 困難在這裡: .要深入淺出:了解不夠深入的話就寫不出好報導來;但在報導時則要以簡單的語言寫。 .比讀者早一點理解: 1網路方便,要看哪些東西?到GOOGLE找資料,看基本說明、跟過去的科技有什麼樣的差別(Ex︰數位跟傳統相機的差別) 2直接問人(建立人脈很重要,多認識人、多交不同的朋友,以後就可以拿問題去問朋友!) 3到底已經有哪些人在推這個產品?如果有同樣產品,實地去看、去摸。 .議題的選擇:最痛苦的是「這個很重要,可是你太早報導了」。例如,《數位時代》在1999、2000年時報導很多電子商務的議題,但當時並不廣受討論,反被讀者質疑「報導這個做什麼?」所以,選擇報導的時間點是一個關鍵。不然讀者會感覺你是錯的,他感受不到你所報導的潮流。 技術的角度?應用的角度?如何選擇?: 報導科技訊息,其實也可以用人物介紹帶進去,說不定可以讓讀者更有親切感,可以讓他類比到自己的情境。(例︰設計師努力奮鬥設計出新產品,讓你熱淚盈框,比單講產品更易打動人心。) 議題的選擇包裝,常要經過很多轉換。Ex︰機器人的發展→尋找你的機械愛人;隱形飛機→看不見的電腦。 台灣媒體還要改進的地方︰ 圖示法︰現在很多圖都還是直接引用國外。因為畫圖難,又要有足夠的知識背景,加上3D人才少。所以當美術編輯,要把自己當採訪記者,去了解科技內容,才能夠畫的好。例如,在專業領域裡,某個專有名詞可能有特別的圖案,不能亂用(Ex︰百分比用圓餅圖處理而非長條圖;營收則用長條圖)。 台灣的科技報導,”普及”的這一塊還是太弱。 封面上面儘量不要用英文。(ex︰商周某期封面是”培養下一個ceo”,結果部份讀者不懂ceo是啥,賣不好。) 實物圖的例子︰用文字講主機板太難,那就直接放一張主機板的照片來解釋。 國外的科學雜誌,較成熟、分的較細。國內的普及科學雜誌真的很少(科學人、科學月刊),以財經角度切入的比較多,或是講產品面的、實際應用面的(Ex︰pchome)。某

文档评论(0)

f8r9t5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0005407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