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YKG据大同市志整理大同大事记
大同市志/大同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北京:中华书局,2000,11。
上册
大同市地理位置图:
1、内蒙古自治区
大同市
河北省
山西省
2、大同市的四区七县
新荣区 阳高县 天镇县
左云县 云冈 城区
矿区 大同县
南郊区 广灵县
浑源县恒山
灵丘县
《大同市志·序》中提到:“大同古代的地方志,现存的有明正德十年(1515)和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刊印的《大同府志》、清顺治九年(1652)的《云中郡志》和清道光十年(1830)的《大同县志》。”
《大同市志·凡例》中提到:“本志首设总述与市情基本数据表,尾设大事记和杂录。正志分建置、地理、人口、城乡建设、工业、交通运输、邮电、农业、商业、财政、税务、金融、经济管理、科学技术、党派、社会团体、政权政务、司法、民政、军事、教育、文化、文物、新闻广播电视、卫生、体育、劳动人事、民情习俗、人物,凡29志。本志上溯不限,下限切至1999年。”
第5页:《大同市志·总述》中提到:明以前的大同是一个“绿遍山原白满川”的沃土之地,但“是什么原因,从什么时候,使一个好端端的锦绣大同日见萧条,终致成为“不毛之地”的呢?除了自然的、社会的因素(如地震、打深井、地表水锐减)之外,人为的因素是主要的。明代,大同为九边之首,随着军事重镇的确立,每年朝廷都要给大同的总兵官下一道“制敕”。内容是督促地方官“放火烧荒”。明确规定:“务将野草林木焚烧尽绝,使贼马不得久牧,边方易为了守”。这一愚蠢国策实行的结果,仅几百年间,大同地区便成为无野草林木区。”
第5页:《大同市志·总述》中提到:大同地处晋、冀、蒙咽喉要冲,是连接蒙古高原和华北平原的纽带。历史上的阳关古道主要有三条,即:东面的飞狐道、西面的参合陉(今杀虎口)和南面的句注陉。即以飞狐道而论,“盖山北诸州之禁喉也,东起宣府,西迄大同,商贾转输,毕集于此”。杀虎口则千百年来一直是孤悬西北的重镇,直到京包铁路开通后,其枢纽作用才日见其微。近年来,有学者论证,北方有一条茶马之路可与丝绸之路相比美,那便是通往库伦(今乌兰巴托)、俄罗斯的茶马互市之路。而大同正是这一条道路上的中转站和集散地,是一个颇具知名度的商埠。当时的贸易市场已规模不小,有时候匈奴头领竟用数以计的牲畜来换取汉商的粮食、布匹]瓷器、茶叶、纺织品等。直到明代,得胜口、杀虎口等地的“马市”仍气魄宏大。这种贸易方式对于加强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联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是由于战争使这种“互市”时断时开,其特点是:战争年代先遭灾,和平年代发展快。即以辽金时期而论,这里相对稳定,经济迅猛繁荣。当时的西京(今大同市)商贾云集,店铺林立,水陆百货,应有尽有,几欲与南京(今北京市)争雄。
第6页:《大同市志·总述》中提到:大同所处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的军事地位。“东连上谷,南达并恒,西界黄河,北控沙漠,居边隅之要害,为京师之藩屏,自昔用武之地也。”它的西部、北部是连绵起伏的阴山和逶迤雄伟的长城,再加上九曲黄河,形成了一道天然屏障。沿长城一线,雄关险塞林立,烽火台星罗棋布。南部则内三关凭临险要,雁门十八隘独当要冲。东部是延绵五百余里的恒山和有“北方锁钥”之称的外三关。历史上,发生在这里的大小战役达1000以上,在战争史上有重大影响的即有8次之多,震惊中外的平型关大捷就发生在这块土地之上。特殊的战略地位,决定了历代“武备”的特殊政策。明代,大同驻军占全国总兵力的十二分之一,有“大同士马甲天下”之称。在大规模修筑长城的同时,沿长城一线,30里一小堡,60里一大堡,这些堡寨拱卫着大同,使这座“金城汤地”益显其雄宏。
第12页:《大同市志·总述·大同市市情表》中提到:文化馆 1个 博物馆 1个 文物保管所 1 所
第25—52页:《建置》:
P25:大同城址变迁大致分为:秦汉平城、北魏都城、辽金陪都、明清大同府城及建国后大同市5个阶段。
P27:明:洪武二年(1369)明攻占大同。洪武七年(1374)改大同路为大同府,属山西行中书省,后改为承宣布政使司。大同府辖4州7县:浑源州、应州、朔州、蔚州、大同、怀仁、马邑、山阴、广灵、灵丘、广昌(河北省涞源县)。宣宁县并入大同县。明实行卫所制度,大同为九边重镇之一,洪武五年(1372)山西行都指挥使设在大同。永乐七年(1409)设镇守总兵官,为镇之最高指挥官。成化七年(1471)设巡抚。正德八年(1513)设总制,所辖16卫所,后改为13卫所,823堡寨,307座墩台。分四道,辖九路,驻军最多达135778人,马51654匹。
P27:清:大同府,治大同县。隶属山西布政司,后改为山西省。顺治六年(1649)因姜瓖之变,大同府移治阳高卫,名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