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泥马渡康王.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泥马渡康王

關於“泥馬渡康王” ? 於: 十月 31, 2007, 09:33:57 am ? 鄧小南 撰(北京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北京大學學報:哲社版》,1995/06,101-108頁 內容提要 “泥馬渡康王”傳說中的救助過宋高宗趙構的神人崔府君,受到了南宋的尊崇與封賜。這一故事的傳佈,與宋高宗“神道設教”、穩定政權的努力有直接的關係。對於故事內容及其流傳背景的考釋,有助於我們分析理解南宋前期的政治形勢。    南宋一朝,“泥馬渡康王”的傳說流行甚廣,在涉及靖康、建炎之際的著述中多所記載,而其中情節卻歧異紛紜,為說不一。下迨明清,仍有以“泥馬”作為宋高 宗代稱者,馮夢龍《古今小說》敘文中說到“泥馬倦勤,乙太上奉天下之養”,錢采《說岳全傳》第二十回亦曾講述這一故事,可見其影響之久遠。    在南宋,“泥馬渡康王”故事中的神人崔府君,被封賜為“護國顯應興聖普佑真君”,而且,與民間信仰中常見的情形不同,在臨安供奉崔府君的顯應觀,不是首 先由民庶自發建立,而是由皇帝直接授意建成的。對於這一故事的內容及其流傳背景略加考釋,或許能有助於我們對於南宋“中興”前期政治形勢的理解。 一、“泥馬渡康王”的傳說 (一)故事發生的背景   靖康元年(西元1126年)十一月中,在南下金軍分道渡過黃河、逼近汴京的危急情勢下,宋欽宗遣其弟康王趙構至河北出使金斡離不軍,派刑部尚書王雲為副使,以割三鎮、尊金主為皇叔等條件,請求金人緩師。   趙構一行離京北上,十一月二十日,由滑、浚至磁州,守臣宗澤請曰:“肅王去不返,金軍已迫,復去何益?請留磁。”磁人以雲將偕帝入金,遂殺雲。(《宋史》卷二四《高宗紀一》)   王見事勢洶洶,乃南還相州。(上書卷三五七《王雲傳》)   閏十一月二十七日,趙構接到欽宗手詔,受命為河北兵馬大元帥;次年三、四月間,徽、欽二帝被金軍虜掠北去,北宋滅亡。五月初一日,趙構在應天府即帝位,改元建炎,是為南宋。    此間有過一段插曲:趙構在磁州時,曾由宗澤陪同拜謁了城北崔府君廟(當地稱之為“應王祠”)。該廟位於通往邢、洺州的驛道側旁,當時此處“民如山擁”, 眾多百姓因為擔心康王取道於此繼續北行而聚集在廟宇周圍,號呼勸諫。進入祠廟後,康王卜得“吉”簽,廟吏抬應王轎輿、擁廟中神馬,請康王乘歸館舍。紛亂 中,力主使金的王雲被殺,趙構則留了下來,並於次日返回相州。也許,如若沒有使金途中的這一轉折,也就不會有趙構此後的應天即位。正是這一突發事端,儘管 當時使趙構驚惶不安,其後卻成為南宋官私記載中極力渲染的“崔府君顯聖”、“泥馬渡康王”故事的緣起;傳說的內容不斷豐富,也有了不同的宣揚側重點。 (二)“泥馬渡康王”傳說的大致內容   南宋時,對於“崔府君顯聖”“泥馬渡康王”故事,相互抵牾的記載很多。茲略引數條如下:   《三朝北盟會編》卷六四,徐夢莘根據耿延禧《建炎中興記》寫道:   康王徇宗澤之請,乃謁應王廟。……澤奉珓于王,王勉為一擲而得“吉”……王欲乘馬歸,有紫衣吏二十人舁應王所乘轎,神馬在後,擁而前,曰:“應王乞大王乘此以就館舍。”王顧視其轎,則朱間金裝座椅及竿螭首施紅褥……王登轎還。熊克於孝宗時所撰《中興小曆》卷一載:   磁有崔府君祠,上至,州人擁神馬,謂應王出迎。   在這些敍述中,或隱或顯地露出了在神人、神馬背後起作用的“州人”,使讀者感到,這些神人、神馬的信奉者,也就是神人、神馬的操縱者,他們以自己的行為,賦予神人、神馬以特殊的靈異意義。   宋寧宗嘉定三年(1210年),樓鑰撰《中興顯應觀記》,文中說:   真君(按:即崔府君)崔姓,廟在磁州……靖康中,高宗由康邸再使金,磁去金營不百里,既出,謁祠下,神馬擁輿,祐肸炳然。州人知神之意,勸帝還轅。(《攻媿集》卷五四)   這一碑文是樓鑰奉詔撰寫的,在這裏,神人、神馬已經成為事件的主動者。文章突出了“神馬擁輿”的即位之兆,並將這說成“神之意”,代表了當時官方承認的說法。   嘉定四年程卓使金,撰《使金錄》記載道裏行程,在十二月十四日“至磁州”條中寫道:   高宗為王尚書雲迫以使虜,磁人擊斃王雲。高宗欲退,無馬可乘,神人扶馬載之南渡河。   根據目前所見資料,對於“泥馬渡康王”之“渡”,明確的記載最早見於此條。條中反映出程卓試圖將傳說附會與歷史事實、地理方位對接的努力。但是,身歷其處的程卓恐怕很難確指,趙構自磁州南返相州時,神馬助其“南渡”之“河”究係哪條。   南宋人假託太學生陳東之名所作《靖炎兩朝見聞錄》下卷(成書於宋元之際的《大宋宣和遺事》貞集敘此事文字,幾乎與下引一節完全相同)中說:    ……康王遂從宗澤之請,不果使北,將為潛歸之計。且聞去年斡離不自遣康王歸國後,心甚悔之,既聞康王再使,遣數騎倍道催行。康王單騎躲避,行路困乏,因 憩于崔府君廟,不覺困倦,依階砌假寐。少時,忽有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