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水平井开发盐间非砂岩油气藏
根据前述五口井的实践,直井方案不利于孔隙型储层的开发,对有把握的裂缝型储层,直井、定向斜井都可满足开发要求。要寻求盐间非砂岩储层产量的突破,扩大勘探开发效果和提高产量,在现有的物探、地质解释等手段还不能十分准确地提供裂缝的具体位置的情况下,设计水平井钻井技术开发具有裂缝型和孔隙型油气藏就更有实际意义。
1、地质设计及钻探目的
设计的王平1 井位于王场构造高部位车挡断层区,水平段位于王场油田车挡断层区构造高部位王232与王四新l2-3井之间。水平段前半段是孔隙型油藏,其储层为中孔、特低渗、小及微孔喉的物性特征;孔隙度9.6-35.7%,渗透率0.177-16.5×10-3m2,孔隙半径0.0118-0.0l53mm,孔喉半径0.1097m,层内纵向上非均质性强,覆压渗透率递减快;岩石粒度仅3一l0m,比表面积为14.26cm2/g,油层排驱压力为2-8Mpa,直井试油产量低,稳产时间短。9韵律以孔隙型储层为主,其分布范围广泛,厚度稳定,水平井段储层厚4-5米;后半段属裂缝型油藏,且前后钻遇两个不同压力体系。王平1井主要储层温度73℃,压力系数1.21。同时该区盐间非砂岩钻井油气显示主要集中在背斜构造轴部和车挡断层附近。王平1井与背斜构造轴线斜交呈30。,设计水平段地层视倾角由西倾15.6°变为向东北倾7.9°。主要目的层为潜34油组9韵律,水平段长296m,其钻探目的:(1)加深对盐间非砂岩油藏的地质认识;(2)录取油藏评价资料,完善盐间非砂岩油藏评价参数;(3)检验储层的产能条件;(4)探索利用水平井开发具微裂缝的低渗透孔隙型储层的增产、稳产效果和工艺技术。
1.1井位坐标
井口坐标:33 73 352.07,横 196 71 749.36
第一靶点:33 73 297.0 ,横 196 71 976 5
第二靶点:33 73 277.0 ,横 196 72 057.78
第三靶点:33 73 266.36,横 196 72 101.5
第四靶点:33 73 247.25,横 196 72 180.01
第五靶点:33 73 226.79,横 196 72 264.05
1.2 靶点相对位置
A点:垂深l461.9m,方位,水平位移233.72m
B点:垂深l438.40m,方位,水平位移317.42m
C点:垂深1434.40m,方位,水平位移362.42m
D点:垂深1438.40,方位,水平位移443.22m
E点:垂深l450.4m,方位,水平位移529.72m
1.3中靶要求
A点到E点,方位为,距离306.00m,井斜角分别为,由于油层较薄,水平段控制精度为上、下2m,左、右6m
2、工程设计及随钻测量
2.1井身轨迹剖面设计
采用二维三段增斜剖面,即直井段-第一增斜段-第二造斜点-第三造斜点-水平段-多降斜段-上水平段。造斜点深度1276.86m,设计闭合方位
第一增斜段:造斜率32.00°/100m,第一增斜段终点井斜角60.0°,垂深1431.92m,段长187.5m。
第二增斜段:造斜率15.00°/100m,第二增斜段终点井斜角69.0°,垂深1457.72m,段长169.00m。
第三增斜段:造斜率40.00°/100,第三增斜段终点井斜角105.70°,垂深1461.90m,段长91.75m。
水平段长306m,不包括20m口袋,最大井斜角105.70°,总水平位移529.72m,斜深1936.34m。
3、井身结构及套管程序见表1
套管层次 井眼尺寸井深 套管尺寸下深 水泥返高 导管 660.491m 50890m 水泥至地面 表层套管 444.5822m 339.7821m 水泥至地面 技术套管 311.151616m 244.51615m 返至井深613m 油层套管 215.91936.34m 139.71934m 返至井深850m 4、钻井方式与测量方案
第一增斜段采用MS3随钻随测仪配合1.30°单弯螺杆钻具造斜,调整方位。
第二增斜段采用ESS电子多点测斜监控井眼轨迹。
第三增斜段采用MS3随钻随测仪配合单弯螺杆钻具造斜,钻入靶点。
水平段采用转盘钻进,用QDT监控井眼轨迹。
水平段降斜段采用MS3随钻随测仪配合单弯螺杆钻具,用QDT监控井眼轨迹。
水平段稳斜段采用转盘钻进,用QDT监控井眼轨迹。
6、施工过程及主要技术
6.1垂直井段
王平1井Ф215.9mm钻头钻至井深1550m,m。用Ф311.2mm钻头自828m扩眼至1240.64m开始造斜。由于直井段采用钟摆钻具配PDC辅之转盘高转速,严格控制钻压,钻头钻进易斜地层,井眼轨迹参数控制较好(井深1244.62m,井斜2.80°,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