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变态心理学第10篇章:心身疾病.ppt
第10章:心身疾病 第一节:概 述 一.心身疾病的概念 心身疾病(psychosomatic disorders)亦称心理生理障碍(psychophysiological disorders),必需满足的两个条件: ①有明确而具体的躯体症状或者病理改变; ②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形成或者恶化具有显著的作用(WHO,1964)。 广义的心身疾病:认为一切疾病均为心理和生理交互作用的结果。从这一意义来说,任何疾病均可称之为心身疾病。 狭义的心身疾病:即指社会心理因素在疾病的产生、发展、转归和防治起着主导作用的一组疾病。 压力与健康 外部 内部 压力 压力与生理的交互作用 压力 自主神经系 功能失调 神经递质功 能失调 免役系统功 能失调 社会压力 自我压力 家庭压力 工作压力 环境压力 21世纪压力时代 角色模糊 人际应激 职业发展 组织结构 家庭与工作 技术应激 社会、科技的飞速发展 剥夺个性的发展 噪音污染 空气污染 过度拥挤 缺乏相互独立 缺乏交流沟通 缺乏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完美主义 过度服从 过分执着 压力构成 压力的心理模型 1. 环境因素 经济、政治、技术的不确定性 组织因素 任务要求、角色要求、人际关系、组织结构、组织领导作风、组织生命周期 个人因素 家庭问题、经济问题、个性特点 体验到的压力 个体差异 个人认知 工作经验 社会支持 控制点 敌意感 生理症状 头痛 高血压 心脏病 心理症状 焦虑 情绪低落 工作满意度降低 行为症状 工作效率降低 缺勤 离职 激惹、物质依赖 潜在的压力 结果 压力的心理模型2. 心身疾病概念的演变 背景 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约公元前377~460年)用体液学说解释疾病的发生,认为体液不平衡是导致疾病的原因;他还认为医生医治的不仅是病而且更重要的是病人,主张在治疗上必须注意人的性格特征、社会环境因素和生活方式对疾病的影响。 最早的祖国医学著作《黄帝内经》表明了我国古代医学家也是从心身相关的角度对疾病进行防治。 “心身” (psychosomatisch或psychosomachosomatic medicine)术语是德国的精神病学家Heinroth J于1918年在一篇文章中最早使用的。 “心身医学”(psychosomatic medicine)是由Deutsch于1922年提出。 “心身疾病”的提出应为Halliday和Alexander。20世纪20~30年代弗洛尹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开始被引入心身疾病的研究之中。 心身疾病概念的演变 (1)在美国精神疾病诊断治疗手册(DSM)中,于1952年设有“心身疾病”类。旨在强调心理因素在这一类疾病中的作用。 (2)DSM-Ⅱ(1968) “心身疾病”更名为“心理生理性植物神经与内脏反应”。定义为:“由情绪因素引起的躯体症状为特征,一般只累及一个受植物神经支配的器官系统,所涉及的生理变化都是正常时伴随某种情绪状态发生的,但在出现这类障碍时,反应更为持久和强烈,而个体可以不意识到他的情绪状态”; (3)DSM-Ⅲ(1980)开始用“影响身体状况的心理因素”分类 。旨在强调心理因素在所有疾病中的作用。 (4)DSM-Ⅳ(1994)又将与心身疾病有关的内容列入“影响医学情况的心理因素”中,它是指对医学疾患起不良影响的心理或 行为因素。包括①心理障碍;②心理症状;③人格特质或应对方式;④不利于健康的行为;⑤与应激有关的生理反应;⑥其他某未分类。 (5)WHO制订的ICD-10将传统的“心身疾病”分别纳入不同分类,归为“神经症性、应激相关的及躯体形式障碍”(F4),还有一些内容分散在“伴有生理紊乱及躯体因素的行为综合 征”(F5)及其它分类中。 第二节:心身疾病的理论学说 心与身是 不可分割的整体。 一.压力学说 坎农将压力定义成:导致躯体变化的环境要求。导致躯体变化的刺激称之为压力或应激源。坎农将压力视为外部刺激,这种刺激“破坏了机体的平衡状态”。 奥地利生理学家Selye将压力定义为压力刺激造成的生理反应:①警觉阶段-攻击或逃跑反应;②抗拒阶段-适应应激;③枯竭期。 反应的同时通过植物神经系统影响下丘脑激素的分泌,从而唤醒了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导致心血管等系统活动的改变。 分泌出来的糖皮质激素,不仅会阻碍T细胞的生成或者杀死白细胞;还会损害或抑制海马神经细胞的再生,影响学习和记忆功能。 巴甫洛夫(Pavlov):条件反射学说,大脑皮质和内脏活动相关学说,论述了环境中的信息是通过条件反射的机制来调节机体各系统的功能。 联想特异性 (1)联想性特异学说认为,通过学习中介或偶然形成的条件才会 (2)在某种情绪、思想或想法和某种生理反应间建立某种 联系。 (3)联想性特异的概念就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