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专题四种群和群落
专题四 种群和群落 考点1 种群的特征 1.种群的概念 生活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物的__________形成种群。种群是__________、______的基本单位。 2、基本特征 (1)空间特征(略) (2)数量特征: ①种群密度(________特征;直接反映种群的繁荣与衰退) ②出生率和死亡率(_____种群数量变化,直接影响种群密度) ③迁入率和迁出率(_____种群数量变化,直接影响种群密度) ④年龄组成(_____种群数量变化,______影响种群密度) ⑤性别比例(_____影响种群密度) 同一自然区域内 同种 全部个体 生物繁殖 进化 最基本 决定 决定 预测 间接 间接 3、种群密度调查方法 (1)样方法 五点取样法(近方形区域) 等距取样法(狭长区域) 汉水丑生侯伟作品 汉水丑生侯伟作品 适用于______、活动范围___的动物(如蚯蚓、蜗牛), 也可以用来调查昆虫卵、蚜虫、跳蝻的密度。 植物 小 (2)标志重捕法适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动物。 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 个体总数(N)_ 初次捕获标志数(M) = 再次捕获个体数(n) 重捕的标志个体数(m) N=M·n/m ①标志物易脱落。 ②标志物影响动物的活动,导致更容易被捉到。 ③标志物过于醒目,该动物天敌容易发现。 ④使用诱捕法捕捉动物,会使动物变得狡猾,不易再次 捕捉。 请分析计算值比实际值偏大还是偏小? 偏小 偏大 偏大 偏大 考点2 种群数量变动的数学模型 1、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 t0 t1 t2 增长速率 O 种群增长率 时间 时间 数量 0 K/2 K 2、环境容纳量(K值) 3、K值和K/2值的应用 (1)K值的应用 ①野生动物保护,要______K值。 ②有害生物的防治,要______K值(养猫、减少食物来源、清除垃圾、固化地面等)。 (2)K/2值的应用 ①资源开发和利用:生产上捕捞量应_________________。 ②有害生物防治:及时控制种群数量,_________________。 增大 降低 考点3 群落的结构特征 1、群落的概念 同一时间内聚集在__________中______________的集合,包括这个区域内的___________。 2、物种的丰富度 群落中__________的多少。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 一定区域 各种生物群落 所有生物 物种数目 控制在K/2值左右 严防达到K/2值 群落的重要特征。_________则是直接特征。 3、群落中的种间关系 优势物种 * 时间 数量 0 时间 数量 0 时间 数量 0 捕食 竞争 共生 A B C 4、群落的结构(不同生物种群占据不同的空间,所以群落存在空间结构) 类型: 垂直结构: 垂直方向上,不同物种具有分层的现象。 植物分层: 受食物和栖息场所的影响 主要是受光照强度的影响 动物分层: 水平结构: 由于地形的变化、湿度、盐碱度、光照等 在水平方向出现镶嵌分布的现象 考点4 群落的演替 裸岩上的演替 裸岩阶段 地衣阶段 苔藓阶段 草本植物阶段 灌木阶段 森林阶段(乔木阶段) 1、概念(注意是优势取代) 2、演替的类型及比较(看表格) 3、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按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 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过度放牧 导致草原退化 过度砍伐 导致森林破坏 污水排放 破坏水域生物群落 汉水丑生侯伟作品 黄色册子答案(94-101)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B A D A C A D D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C D B D A C C C D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答案 A C B A C D B A B 30、(1)次生演替 (2)稳定型 保持稳定 (3)活动范围广 偏高 31、(1)增长型 (2)随机取样 物种丰富度 (3)捕食和竞争 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4)速度和方向 32、(1)生产者 竞争(2)水平结构 (3)先出现草本植物群落,再出现灌木群落(或草本植物群落→灌木群落→乔木群落→) 次生 乔木 (4)基本相等 “S” 33、(1)分解者 有机物 二氧化碳 (2)负反馈 自我调节 (3)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