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Chapter1_命题逻辑6(8推理).ppt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Chapter1_命题逻辑6(8推理)

1.8 推理理论;1-8. 推理理论;如何根据前提得到结论,需要有推理的规则。下面先介绍两个推理规则。 规则P(引入前提规则):在推理过程中,可以随时引入前提。 规则T(引入结论规则):在推理过程中,如果前边有一个或几个公式永真蕴涵公式S,则可将S纳入推理过程中。 在推理过程中,还要应用教材43页表1-8.3中的永真蕴涵式I1-I16和表1-8.4中等价公式E1-E22 (常用的公式要熟记) 下面主要介绍三种推理方法: 直接推理、条件论证及反证法;重要的蕴涵式(如教材第43页所示);一.直接推理 直接推理,就是从前提直接推出结论。 上面讲到推理的过程实际上是证明永真蕴含式的过程。只不过证明的过程采用另外一种书写格式。 格式中包含:步骤号,给定前提或得出的结论,推理时所用规则,此结论是从哪几步得到的以及所用公式。下面请看一些例子。 ;例题1求证 P→Q,Q→R,P ? R 证明 序号 前提或结论 所用规则 从哪几步得到 所用公式 (1) P P (2) P?Q P (3) Q T (1)(2) I11 (4) Q→R P (5) R T (3)(4) I11 (注公式I11为: P,P→Q ? Q ) ;例题2求证 ?(P∧Q)∧(Q∨R)∧?R ? ?P (1) Q∨R P (2) ?R P (3) Q T (1)(2) I10 (4) ?(P∧Q) P (5) ?P∨?Q T (4) E8 (6) ?P T (3)(5) I10 注公式I10为: ? P, P∨Q ? Q 公式E8为: ?(P∧Q)??P∨?Q ;例题3用命题逻辑推理方法证明下面推理的有效性: 如果我学习,那么我数学不会不及格。如果我不热衷于玩朴克,那么我将学习。但是我数学不及格。因此,我热衷于玩朴克。 解设 P:我学习。 Q:我数学及格。 R:我热衷于玩朴克。 于是符号化为: P→Q,?R→P,?Q ? R;P→Q,?R→P,?Q ? R (1) P→Q P (2) ?Q P (3) ?P T (1)(2) I12 (4) ?R→P P (5) ??R T (3)(4) I12 (6) R T (5) E1 注:公式I12为: ?Q,P→Q ? ?P 公式E1 为: ??R?R ;例题4求证P→(Q→S),?R∨P,Q ?R→S 证明(1) P→(Q→S) P (2) ?P∨(?Q∨S) T (1) E16 (3) ?P∨(S∨?Q) T (2) E3 (4) (?P∨S)∨?Q T (3) E5 (5) Q P (6) ?P∨S T (4)(5) I10 (7) P→S T (6) E16 (8) ?R∨P P (9) R→P T (8) E16 (10) R→S T (7)(9) I13;二.条件论证 定理1-7.1 如果H1∧H2∧...∧Hn∧R?S,则 H1∧H2∧...∧Hn ? R→S 证明 因为H1∧H2∧...∧Hn∧R?S 则 (H1∧H2∧...∧Hn∧R)?S 是永真式。 根据结合律得 ((H1∧H2∧...∧Hn)∧R)→S 是永真式。 根据公式E19得 (H1∧H2∧...∧Hn)?(R→S)是永真式。 即 H1∧H2∧...∧Hn ? R→S 定理得证。E19: P?(Q→R)?(P∧Q)→R ;此定理告诉我们,如果要证明的结论是蕴涵式(R→S)形式,则可以把结论中蕴涵式的前件R作为附加前提,与给定的前提一起推出后件S即可。 我们把上述定理写成如下规则: 规则CP( Conditional Proof): 如果H1∧H2∧...∧Hn∧R ? S,则 H1∧H2∧...∧Hn ? R→S 下面我们用条件论证方法求证例题4 P→(Q→S),?R∨P,Q ? R→S;例题5 用条件论证,证明例题4 P→(Q→S),?R∨P,Q ? R→S 证明 (1) R P(附加前提) (2) ?R∨P P (3) P T (1)

文档评论(0)

feixi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