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民族大学学年-论文.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北方民族大学学年-论文

前言 中国古典诗歌与音乐是紧密相连的。从《诗经》、楚辞开始,诗歌一直就音乐的变化而发展着,而且诗歌得精神和形式也因为音乐的发展而变化更新。可以说中国的诗歌史也是一部音乐文学史。 唐代是中国诗歌与音乐空前繁荣的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一种新的诗歌体裁——词。这种新兴的诗歌体裁形式在晚唐五代的社会风气中迅速发展起来,成为那一时代的精神代言品。 后蜀广政三年(940),赵崇祚编纂《花间集》,宣告千年词史上第一个流派——花间词派产生了。它集中了晚唐五代一大批优秀词人的佳作,对中国古代文学史当中词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所谓文学流派,是指一些政治倾向、文学观点、创作方法和审美趣味相同或相近的作家,往往自觉不自觉地结合在一起,他们的创作风格表现出鲜明的一致性。按照这个定义来说花间词派,我们可以发现,它是由一部词集的产生而将这些作者汇聚到一个流派当中。他们当中大多数人都是生在蜀地或者在蜀地做官,所以花间词派又叫做西蜀词派。 花间词派之所以能够产生,是具有深刻的社会文化背景的。首先,晚唐五代文人词的发展兴盛,并不只是说明文学形式在发展变化,而是整个社会文化的发展变化。一方面唐政府政治腐朽和社会局势的动荡使中唐时期那些文人积极向上的心态给磨灭了,使他们没有了精神动力;另一方面是经济重心南移,一批商业繁荣的城市的出现。两方面的原因,使文人士大夫的心态从原来的积极向上变成了世俗享乐,对盛唐伟业的憧憬变成了自己身边小世界和内心世界。其次,花间词派的兴起深受西蜀文化的影响。花间词派前后跨度近一百年,词人大都来自蜀地或先后在蜀地生活过,在他们入蜀之前和之后的创作会发生变化,例如韦庄和孙光宪。而那些没到过蜀地的词人创作和在蜀地生活的人的词就有很大差异,例如温庭筠、皇甫松。这就巴蜀文化拥有自身的文化优势,能够对这些词人产生较大的影响,也同时体现出巴蜀文化自身的精神内涵。第三,由于社会的转型和文人心态的变化,爱情意识的勃兴一下子成为文人士大夫的创作的主要倾向。这主要是因为唐王朝两性关系相对开放,中晚唐时期的文学对爱情充满的追求。情词的出现,更是成为表现文人心中对爱情向往的最佳文学表现形式。这种词体在五代被人认为是“自南朝宫体,扇北里之风”,这成为了文人士大夫追逐爱情的真实写照。 在创作主题取向方面,花间词呈现出的一个总体的特征是对于享乐生活的想追求和感官刺激的向往。他们既写繁华的都市,也描绘异域的风光。我们不能说他们是精神颓丧,这是在当时特殊的历史环境文人所寻求的精神上的出路,能够反映出时代的精神。这其中最为重要的的题材是对于艳情的大量表现,这是他们精神追求一个重要的方面,这中间女道士的怀的描写尤为突出。在花间词人追逐享乐的同时,其实心中也隐伏着忧患的意识,这在创作中也能够体现,在享乐的同时也感叹唐盛世已不在,自身岌岌可危的悲哀,是花间词人创作的又一重要题材,表现在一些咏史怀古的词作中。 第一章:花间词派的形成 一、时代转捩与文人心态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发生安史之乱,在封建社会的历史是一个转捩的时期,它使唐朝文化遭到了重创,盛唐时期人们心中极度自信、自豪的精神以及未来的美好憧憬在战乱中化为灰烬。人们面临了一个正在走向衰落的国运。安史之乱后出现的短暂的中兴使词史的社会思潮转向理性和审视上面,但随之而来的长期的社会动荡(藩镇割据和朋党执之争),日益加剧了唐王朝的坠落。国运的衰退,政治的腐朽和社会的动荡不安,导致人们理想与现实的严重冲突,导致文人们的人生追求发生了扭曲,没有初唐时期文人的激昂向上,为了寻求新的心理平衡,他们将人生的追求又外部的政治转向自我,转向内心。 政治上没落不同,晚唐五代文人所处的是一个城市经济畸形繁荣的特定社会环境。中唐以来,全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南方的州郡接纳了大量北方的流民,人口显著增加,只是原本就比北方更为优越的自然经济条件,再一次的到开发,南方城乡经济得以迅速发展和繁荣,南方经济的持续发展也因为北方持续战乱和南方各区域的相对偏安。经济重心南移必然带来文化重心南移。城乡经济的发展使市民意识中滋生出世俗化,享乐化地风潮。当时通俗戏曲、木偶戏、杂技、乐舞等等艺术形式广泛流行,满足了大量消费群体的娱乐需求。因此我们来理解词的兴盛,正是迎合文化世俗化的一种产物。欧阳炯在《花间集序》中所指出的“举纤纤玉指,拍按香檀。不无清绝之词,用助娇娆之态”就能够反映出词的这一社会中的用处。市民意识的这种膨胀也促使了以长安为代表的整个上层社会也染上了这种世俗气息。正如韦庄在《陪金陵府相中堂夜宴》中所描绘的那样:“满耳笙歌满眼花,满楼珠翠胜吴娃。……绣户夜攒红烛市,舞衣晴曳碧天霞。”文人,达官都在这种短暂的繁荣中及时行乐。 综上所述,中唐以后政治的腐朽、社会的衰败,令广大文士戴上了沉重的精神枷锁。经济重心南移,城市经济的繁荣,给了文人一个退避之所,使他们的心态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