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平城书迹.docx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北魏平城书迹

北魏平城时期的碑刻风格发现者藏于何处拓片收藏者长、宽、高材质太平真君四年(443年)《嘎仙洞祝文》《嘎仙洞祝文》是庙堂之制,气象自然非同一般。“隶意犹浓,参差不一,古朴雄健,苍然可辨”祝文书法确为隶书而多楷意者,隶意浓重,但却很少波磔;体势宽博雄浑,但笔画瘦劲而粗细变化不大;不仅字法、点画时见楷则,而且章法全是楷书规范。1980年7月由时任呼伦贝尔盟文物管理站长的米文平先生在鄂伦春自治旗大兴安岭东段顶颠东麓的嘎仙洞发现。这是一处天然山洞,南北长一百多米,东西宽二十来米,可容数千人。祝文为摩崖石刻,刻在距洞口十五米处的花岗岩石壁上。高70厘米,长120厘米,字大略小于拳,阴刻19行,每行12-16字,凡201字。花岗岩石壁太武帝正平元年(451年)《孙恪墓铭》其一是中宫宽博,笔势开张。特点之二是斩钉截铁般的长横与方峻规整的宝盖头造成的雄强之气。此铭中长横一律方起方收,宝盖头双肩高耸,特点之三是生动的撇捺所产生的异乎寻常的艺术效果。特点之四是楷式点画人隶出现的特殊效果。二十世纪末石出大同之南《孙恪墓铭》残拓,高40.5厘米,残长43厘米,四边有高框约2厘米。尚存铭文五整行,三残行,满行11—13字,可辨识者68字。文成帝兴安三年(454年)《韩弩真妻王亿变碑》铭文为森严峻整的隶意楷书,即被有些论者称为新隶体者。从章法、横画的平势以及一些字的写法上看,还带有浓重的隶书特点,总的讲此石书刻都很精到,书体规范整肃、简洁清峻。形端体正,举止平和,堪称平城墓铭中的上乘之作。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在大街头购得拓片一帧,出土地点应该在大同市附近。石高44厘米,宽24厘米,碑文9行,凡63字。文成帝和平二年《皇帝南巡之颂》“平城时期”的早期,起笔时为曲笔呈契切面状或呈内凹弧形,竖画以悬针收笔,笔画挺拔自然,,横折处为方折且角度近乎垂直 ,棱角分明,整体上体现出字势的长方结构等。 直到一九八五年,人们才在灵丘县城东南约十五公里唐河(古滱水)北岸的台地上找到了御射碑的大小残块。此石碑首宽145厘米,高84厘米,厚30厘米。碑身宽137厘米,厚29厘米。碑高残不可测。但从长236厘米,宽137厘米,高53厘米偌大一个屃屭座,若依《东巡碑》1/2的高广比例,碑高应在2.7—2.8米,加上碑座可达3.4米左右。方形石板献文帝天安元年(466年) 《曹天度造九层石塔记》其书笔力雄健,方重厚密,始则导源《魏文朗》,中则堪比《钦文姬辰》,末则遗及《郑长猷》、《杨大眼》、《魏灵藏》。在平城魏碑中,《魏文朗》可谓“草昧初构,已有王气矣”原在朔州崇福寺,现藏台湾历史博物馆(今身首异处,塔刹犹存崇福寺)献文帝天安元年(466年)《叱干渴侯墓砖》叱干渴侯多字砖三行字在砖面上满满当当,章法有所安排,但比较随意,与太武帝时的《嘎仙洞祝文》及东晋的《颜谦妇刘氏铭》、《夏金虎铭》等面目大同,不仅是字体、而且点画都是隶楷间杂,更多地表现为世俗气息、稚拙之气。此砖刻的意味似乎要多于写的意味。但书者的意志不可能不在字里行间体现出来。2001年出土于大同市区南4公里的迎宾路工地,砖存大同市考古研究所。同穴出砖铭两方,尺寸大抵为30×16×6厘米。8、孝文帝延兴四年(474年)《钦文姬辰墓铭》比之《孙恪墓铭》,此铭方笔更多了,体势更雄强了,章法竖向更密叠了,横画及“山”、“口”两端的双肩高耸,尤其是长竖的悬针出锋和捺笔的楷势收结、竖钩时作上挑,都使这件铭刻书迹具有了铭刻体楷书的一些特征。但是,宽博开张的形态,较为横平的体势,平正的方框、繁密的叠横,特别是长横起笔折锋重按,收笔一律出锋上扬,努力形成“燕尾”状,仍在强烈地表现着隶书的本色。客观地讲,这件书迹生动有余而精到不足。1965年出土于大同市东六公里的石家寨村司马金龙墓。现藏大同市博物馆。石高29厘米,宽27厘米。正面刻八行,行间有竖界格,满行11—13字。反面刻四行,满行9—10字,两面共129字。孝文帝延兴六年(476年)的《陈永夫妇墓铭》三个特点,一是以圆笔为主。二是更具装饰性。三是时见行楷笔法。1995年由大同市阳高县东35公里的马家皂乡强家营村出土,现存阳高县文管所。高29厘米,宽14.5厘米,厚6厘米。铭文4行,足行13字,凡45字。砖质,有盖,孝文帝太和元年(477年)《宋绍祖墓砖》及墓顶刻石《宋绍祖墓柩》书法,楷笔隶势,粗率豪放中时出奇逸之气,宽舒稳重中显其落落大方。于2000年4月出土于距大同市3.5公里的御河东岸雁北师范学院扩建工地。长30厘米,宽15厘米,厚5厘米。砖面阴刻3行25字,字上施以红色。该墓墓室是一所十分考究的石室,墓道北过洞填土中有砖铭一枚,石室顶仿瓦垄间刻题记一则。墓砖为灰色,正反两面均无纹饰孝文帝太和三年《冯熙写杂阿毗昙心经》12、孝文帝太和七年 《云冈石窟十一窟五十四人造像题记》此刻书法高古质朴,墨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