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尚书.无逸-先秦史研究室
論《尚書.無逸》:「其在祖甲,不義惟王。」
《尚書.無逸》有一段周公引殷之先王事蹟,以告誡成王,原文是:
昔在殷王中宗,嚴恭寅畏天命,其在高宗,時舊勞于外,爰暨小人…其在祖甲,不義為王,舊為小人。
歷來對「祖甲」指的是誰,有兩種解釋,一是《偽孔傳》以為「祖甲」是「湯孫大甲,為王不義,久為小人之行,伊尹放之桐。」二是馬融的說法,以為「祖甲有兄祖庚,而祖甲賢,武丁欲立之,祖甲以王廢長立少為不義,逃亡民間,故曰不義惟王,久為小人也。」後代鄭玄和蔡沈都用此說,由於《漢書.韋賢傳》記載「故於殷,太甲為太宗,大戊曰中宗,武丁曰高宗,周公為毋逸之戒,舉殷三宗以勸成王。」而且漢石經「自時厥後」在「高宗」享國年數的下文,因此自清以來的學者咸信今文尚書本有「太宗」二字,而且殷三王的排列次序是-祖甲-中宗-高宗。晚近在注解或討論到這句話,仍有不少相信祖甲是指武丁之子者,如高本漢引甲骨文以為「祖甲」與《尚書》此文合,因為湯孫在甲骨文稱太甲,又如楊筠如引《尚書.多士》「自成湯咸至于帝乙,罔不明德恤祀。」之文以為「武丁為殷高宗,帝乙當武丁之後,則惟武乙及帝乙二人,足以當之,武乙以射天震死,帝乙亦非賢王,而周公亦盛稱之…則紂以前,皆非極虐之主,自有足稱者在也。」又如丁山以為「今本〈無逸〉所傳說的祖甲,決為大甲傳寫之誤,西漢今文學派所傳的大宗也當作大甲。」論說紛紜,莫衷一是。
本文從卜辭祭祀殷先王之名稱來討論,稱大、中、小起於對先王廟號之區分而起,而且一期卜辭確有稱「大庚」為祖庚之例,那麼「大甲」亦可能最初被稱為「祖甲」,即使是第三、五期卜辭亦有稱武丁為「祖丁」者,因此大甲早期很可能被稱作「祖甲」,古文《尚書》大概沿襲此一系統而來,再從卜辭中有「小王父己」此人,可知武丁期已有立太子之制,由於孝己早歿,故祖庚祖甲相繼為王,馬、鄭之說,不攻自破,而古書上確有「伊尹放大甲」之傳說,大甲復位,《國語》稱他「不失為明王」,一期卜辭祭祀先王常以成湯或大乙與大丁、大甲並列,也有五示指「上甲與咸、大丁、大甲、祖乙」,並有所謂「伊五示」,即祭祀此五位先王,並以伊尹為賓者,大甲與中宗祖乙確為商王朝之英主,《晏子春秋》說「大甲、武丁、祖乙」與湯是「天下之盛君」,那麼以卜辭所見和文獻記載配合來看,〈無逸〉的「其在祖甲」指的正是「大甲」而非武丁之子「祖甲」就可以論定。
《尚書.無逸》有一段周公引商先王之事蹟,以告誡成王,原文如下:
周公曰:烏呼!我聞曰:昔在殷王中宗,嚴恭寅畏天命,自度治民,祗懼不敢荒寧,肆中宗之享國,七十有五年。其在高宗,時舊勞于外,爰暨小人,作其即位,乃或亮陰,三年不言;其惟不言,言乃雍,不敢荒,嘉靖殷邦。至于大小,無時或怨。肆高宗之享國五十有九年。其在祖甲,不義惟王,舊為小人,作其即位,爰知小人之依,能保惠于庶民,不敢侮鰥寡。肆祖甲之享國,三十有三年,自時厥後立王,生則逸,生則逸,不知稼穡之艱難,不聞小人之勞,惟耽樂之從。自時厥後,亦罔或克壽,或十年,或七、八年,或五、六年,或四、三年。
歷來對「祖甲」所指的是那一位先王,有兩種不同的解釋,一是《偽孔傳》以為「祖甲」指「太甲」:
湯孫太甲,為王不義,久為小人之行,伊尹放之桐。在桐三年,思集用光,起就王位,於是知小人之所依,依仁政,故能安順於眾民,不敢侮慢惸獨,太甲亦以知小人之依,故得久年,此以德優劣,立年多少為先後,故祖甲在下,殷家亦祖其功,故稱祖。
二是馬融的說法,以為「祖甲」指「祖庚」之弟「祖甲」:
祖甲有兄祖庚,而祖甲賢,武丁欲立之,祖甲以王廢長立少不義,逃亡民間,故曰不義惟王。
後代鄭玄、蔡沈都用馬融的說法。如鄭玄云:
祖甲,武丁子帝甲也,有兄祖庚賢,武丁欲廢兄立弟,祖甲以此為不義,逃於人間,故云久為小人。
蔡沈云:
案孔氏以祖甲為太甲,蓋以國語稱帝甲亂之,七世而殞,孔氏見此等記載,意為帝甲必非周公所稱者,又以不義惟王與太甲茲乃不義文似,遂以此稱祖甲者為太甲,然詳此章舊為小人,作其即位,與上章爰暨小人,作其即位,文勢正類,所謂小人者,皆指微賤而言,非謂憸小之人也,作其即位,亦不見太甲復政思庸之意。又案邵子經世書,高宗五十九年,祖庚七年,祖甲三十三年,世次歷年皆與書合,亦不以太甲為祖甲,況殷世二十有九,以甲名者五帝,以太以小以沃以陽以祖別之,不應二人俱稱祖甲,國語傳訛承謬,旁記曲說,不足盡信,要以周公之言為正,又下文周公言自殷王中宗及高宗及祖甲及我周文王,又云者因其先後次弟而枚舉之辭也,則祖甲之為祖甲而非太甲明矣。
由於《漢書.韋賢傳》有:「故於殷,太甲為太宗,太戊曰中宗,武丁曰高宗。周公為毋逸之戒,舉殷三宗以勸成王。」而且宋.沈适《隸釋》所引漢石經的《尚書.無逸》「自時厥後」的位置則在「高宗之饗國百年」之下,和今本《尚書》所見在「祖甲之享國,三十有三年」之下不同,因此清以來的學者咸信今文《尚書》本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