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学评介“吴鞠通学术思想探讨.ppt

  1. 1、本文档共10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温病条辨》评介——吴鞠通 学术思想探讨 北京中医药大学 刘景源 清代吴鞠通所著的《温病条辨》一书,刊刻于1813年,是一部理、法、方、药自成体系的温病学专著。这部书问世迄今已经有二百年,因其对温病的辨证论治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有重大指导意义,所以一经刊行,就传播到大江南北,被广大医家所称誉、效法。至今,更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被视为学习和研究温病学的重要参考文献。 但是因为它体例独特,内容纵横交织,初学者往往难于掌握要领。笔者谨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对这部书及其作者的学术思想进行简要评介,以供同道参考。 一、《温病条辨》的作者及 成书的时代背景 《温病条辨》的作者吴瑭,字配珩,号鞠通,江苏淮阴人,生于公元1758~1836(清代乾隆至道光)年间。在他19岁时,由于父親病故, 因而“愧恨难名, 哀痛欲绝,以为父病不知医,尚复何颜立于天地间”,于是就立志攻读医书。读张仲景所著的《伤寒论》,深受张氏思想的启迪,于是“慨然弃举子业,专事方术”。四年之后,他的侄子患温病,请了不少 医生诊治,多用辛温发散药物,终因治不得法而夭亡。吴鞠通当时因初学医,“未敢妄赞一词,然于是证,亦未得其要领”。由此,更激励他深入研究关于温病辨证论治的问题。又过了三年,他来到北京,在检校《四库全书》的过程中,看到了明末吴又可所著的《温疫论》一书。他认为吴又可“议论宏阔,实有发前人所未发”,然而“细察其法,亦不免支离驳杂, 大抵功过两不相掩,盖用心良苦,而学术未精也”。于是他“又遍考晋、唐以来诸贤议论”,认为“非不珠壁琳琅”,但“求一美备者,盖不得”。对于晋、唐以来,直至当时温病学说未能得到大发展的原因,他认为“其故皆由不能脱却《伤寒论》兰本”。也就是说,是由于未能摆脱《伤寒论》的框框所致。他赞赏王履、吴又可大胆突破《伤寒论》的束缚,在温病学说的发展上所做出的努力, 但也指出了他们的不足之处。他说:“至王安道,始能脱却伤寒,辨证温病,惜其论之未详,立法未备。吴又可力为卸却伤寒,单论温病,惜其立论不精,立法不纯,又不可从。”他非常拥戴叶天士,认为叶氏“持论平和,立法精细”,但也指出了缺憾:“然叶氏吴人,所治多南方证,又立论甚简,但有医案散见于杂证之中,人多忽之而不深究。” 由他这些话可以看出,在吴氏所处的时代, 经过历代医学家的努力,温病学派已经逐渐脱离《伤寒论》的框框而向前发展。 但是当时并没有一部系统研究温病学的专著,温病学说也还未被广大医家所接受。叶天士在温病学方面的卫气营血辨证理论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还没有得到推广,当时医界的多数人还是沿袭伤寒法治温病,因此用药杂乱,收效甚微,这也就促使吴鞠通下定了发愤著书的决心。 他说:“癸丑岁(1793年),都下温疫大行。诸友强起瑭治之,大抵已成坏病,幸存活数十人,其死于世俗者,不可胜数。 呜呼!生民何辜,不死于病,而死于医,是有医不若无医也,学医不精,不若不学医也。因有志采辑历代名贤著述,去其驳杂,取其精微,间附已意,以及考验,合成一书,名曰《温病条辨》。”这部书完成于1798年,刊刻于1813年。可以说,吴鞠通是由于 不满于当时医界沿袭伤寒法治疗温病的时弊而潜心攻读历代名家著作,吸取前人经验,结合自己的读书体会和丰富的临床经验,经过数十年的努力,才写成了《温病条辨》这部温病学专著的。从某种意义来讲,可以说它是一部愤世之作,也是一部温病学的集大成之书。 吴鞠通平生著作除《温病条辨》外,现在所能见到的还有《吴鞠通医案》、《医医病书》。 从他这些著作中可以看出,他在中医学理论上有相当高深的造诣,临床经验也非常丰富。他对《黄帝内经》、《伤寒论》等经典著作都曾做过深入的研究,而且有很多独到的精辟见解,对后世诸多名家的著作也涉猎极广。他既能吸取前人的长处加以发挥,又不盲从,对前人错误观点的批评有很多地方是恰中要害的。 关于吴鞠通的治学态度和为人品格,他的友人曾有所评述。汪瑟庵说他“怀救世之心,秉超悟之哲,嗜学不厌,研理务精,抗志以稀古人,虚心而师百氏”(《温病条辨·汪序》)。征保说他“近师承于叶氏,而远追踪乎仲景。其临证也,虽遇危疾,不避嫌怨。其处方也,一遵《内经》,效法仲祖。其用药也,随其证而轻重之,而功若桴鼓”(《温病条辨·征序》)。 这些评价,虽然难免有溢美之辞,但与吴鞠通本人著作的内容对照来看,确实也反映出他学识渊博,学有所宗,临床经验丰富和性情刚正,不人云亦云的品格。 吴鞠通之所以能著成《温病条辨》这部在温病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著作,除了他本人的勤奋努力之外,与他所生活的时代也有着密切的关系。从社会环境来看,吴氏生活在清代中期的乾隆、

文档评论(0)

xingyuxiaxi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