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类分解代谢讲义.ppt

  1. 1、本文档共8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糖类分解代谢讲义

07 糖类代谢;目 录;概念:新陈代谢(metabolism)是生命最基本的特征之一,泛指生物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能量交换和信息交换的过程。生物一方面不断地从周围环境中摄取能量和物质,通过一系列生物反应转变成自身组织成分,即所谓同化作用(assimilation);另一方面,将原有的组成成份经过一系列的生化反应,分解为简单成分重新利用或排出体外,即所谓异化作用(dissimilation ),通过上述过程不断地进行自我更新。;相互关系;新陈代谢研究方法; 第二节 糖类化学概述 ;1、糖类的生物学作用;D系醛糖的 立体结构;D系酮糖的 立体结构; 吡喃型和呋喃型的D-葡萄糖和D-果糖(Haworth式) ;D-葡萄糖由Fischer式改写为Haworth式的步骤;?-D-吡喃木糖;?-D-吡喃葡萄糖;庚糖主要有:庚酮糖;单糖磷酸酯; ;GF2; 又名环状淀粉或沙丁格糊精(Schardinger Dextrin),由α-D-葡萄糖通过?-1,4糖苷键首尾相连构成。 DP为6,7,8分别称为?,?,?环状糊精(Cyclodextrin,CD)。;; Definition:超过10个单糖的聚合物为多糖 ;NRE;;定义:是由单糖或低聚糖的半缩醛羟基和另一个分子中的-OH、-NH2、-SH(巯基)等发生缩合反应而得的化合物。 组成:糖 + 配基(非糖部分 ) 糖苷的类型;糖—肽链;第三节 双糖和多糖的酶促降解;蔗糖 + H2O 果糖+葡萄糖;麦芽糖 + H2O 2×葡萄糖;1、淀粉的酶促降解; 淀粉内切酶,作用于淀粉分子内部的任意的α-1,4糖苷键。 直链淀粉 葡萄糖+麦芽糖+麦芽三糖+低聚糖的混合物 支链淀粉 葡萄糖+麦芽糖+麦芽三糖+α-极限糊精 极限糊精是指淀粉酶不能再分解的支链淀粉残基。 α-极限糊精是指含α-1,6糖苷键由3个以上葡萄糖基构成的极限糊精。 ;淀粉外切酶,水解α-1,4糖苷键,从淀粉分子外即非还原端开始,每间隔一个糖苷键进行水解,每次水解出一个麦芽糖分子。 直链淀粉 麦芽糖 支链淀粉 麦芽糖+β-极限糊精 β-极限糊精是指β-淀粉酶作用到离分支点2-3个葡萄糖基为止的剩余部分。 两种淀粉酶降解的最终产物都有麦芽糖。;;为水解糖原、支链淀粉中α-1,6-葡糖苷键的酶类的总??。将α及β-淀粉酶作用支链淀粉最后留下的极限糊精的分支点水解,产生短的只含α-1,4糖苷键的糊精,使之可进一步被淀粉酶降解。 不能直接水解支链淀粉内部的α-1,6糖苷键。; 淀粉的彻底水解需要上述水解酶的共同作用,其最终产物是葡萄糖。;催化淀粉非还原末端的葡萄糖残基转移给P,生成G-1-P,同时产生一个新的非还原末端,重复上述过程。 直链淀粉 G-1-P 支链淀粉 G-1-P + 磷酸化酶极限糊精 磷酸化酶不能将支链淀粉完全降解,只能降解到距分支点4个葡萄糖残基为止,留下一个大而有分支的多糖链,称为磷酸化酶极限糊精。;转移酶、脱支酶、 磷酸化酶共同作用将支链淀粉彻底降解为G-1-P。;2、纤维素(cellulose )的酶促降解;纤维素酶(cellulase)是多种作用于纤维素的酶的总称,有细胞表面酶和胞外酶两种。细菌纤维素酶一般为细胞表面酶,位于细胞膜上,分解纤维素时,细菌必须附着在纤维素表面。真菌和放线菌的纤维素酶为胞外酶,它们可以在胞外环境中起作用,菌体无需直接与纤维素表面接触。根据对真菌的研究,它包括如下三种酶: C1 酶 (内-β-葡聚糖酶):此酶主要水解纤维素分子内的β-糖苷键,产生带有自由末端的长链片段。 CX 酶 (外-β-葡聚糖酶):此酶作用于纤维素分子的末端,产生纤维二糖。;;3、果胶(pectin)的酶促降解;这一反应虽不能使果胶质彻底分解,但为随后的分解创造了条件。 果胶质水解酶:这类酶能水解α-1,4-糖苷键,分为两种: ① 如果水解果胶酯的速度比果胶酸快,则称为聚甲基酯半乳糖醛酶。 ② 如果水解果胶酸的速度比水解果胶酯快,则称为聚半乳糖醛酸酶。 水解果胶酯的产物是 D-甲基酯半乳糖醛单元及其寡聚体,水解果胶酸的产物则是 D- 乳糖醛酸单元及其寡聚体。 ;;第四节 糖酵解(glycolysis);EMP的化学历程;第一阶段:己糖的磷酸化 ;第二阶段: 磷酸己糖的裂解;第三阶段:磷酸烯醇式丙酮酸、丙酮酸和ATP的生成 ;;?生物学意义 ★是葡萄糖

文档评论(0)

2017m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