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综合测试题高中语文试卷分析.docVIP

2017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综合测试题高中语文试卷分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综合测评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第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导学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墨竹画的源流析 尹 石 中国人有寻根问祖之美德,对墨竹画亦然。据今资料显示,唐代墨竹已始流行,但都“道听途说”而已:一云吴道子作画“不施丹青已极形似”,二云王维为开元寺画过两丛竹,三云萧悦是唐代画竹名家,四云唐章怀太子墓壁画中有侍女旁立三竿墨竹者。尚有一传说:后唐大将军郭崇韬伐蜀虏得西蜀美才女李夫人,因李氏本非情愿,终日寡欢,月夕独坐南轩,对影感怀,见竹影徘徊于窗纸上,即使笔墨摹写于其上,明日视之,生意俱足,一时有人往往效之,“遂有墨竹”。凡此说,可暂定为墨竹画的源头吧。不过,在晚唐至五代,有张立、李颇、徐熙等人的作品流传却是可信的。 至于北宋,文同(与可)、苏轼则使墨竹画发展到一高峰。两人均为四川“老乡”,都为官,诗书画皆名其世。因文同当时出任湖州知州,人称“文湖州”,被誉为“竹圣”。后学者众,故有“湖州竹派”之说。苏东坡称其画竹“必先得成竹在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并形容与可画竹“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的神态,一气呵成之,在技法上创“以墨深为面,淡为背”的竹叶法,强调意在笔先,传神抒情的感悟。文、苏二人为挚友,“文竹苏题”,皆得益彰。文与可的墨竹理论文字亦尚不见闻,反而,从苏东坡“表扬”文与可画竹的诗文却透露出一些“堂奥”来。由于宋太宗赵匡胤、宋徽宗赵佶等皇帝倡爱书画,皇家画院的专职画家创作了许多优秀作品,但都以工为上,不敢“偷工减料”。于是虽然有“文湖州”一派的存在,却仍然还是以双构、着色的宫庭画竹法占主导地位。 但是到了元代,赵孟兆页及夫人管道昇“夫唱妇随”带动了一批文人画家。李衍、高克恭、张彦辅等均为墨竹画的佼佼者,给墨竹画注入了新的生机。尤其李衍(息斋),效法文同功夫最深,编著了《竹谱详录》(10卷)传世。为后世竹谱之楷模,后人画竹之蓝本,但亦因其偏于教学,故有“息斋之竹真而不妙,东坡之竹妙而不真”的说法。而赵孟兆页因兼书、画家于一身,故在他的墨竹中明显地体现出书法的运笔法,而赵妻管道昇翰墨词章均擅长,墨竹未必不如其夫。 明代的墨竹画基本承袭前贤,画风稍有突破。代表人物有宋克、王绂、文征明、夏昶、唐寅、徐渭和项元汴、项德新、项圣谟祖孙三代等。其中王绂和夏昶均因为墨竹名天下,“萧散自在”为王绂面目,而夏昶则竹师王绂,后变其法,时推第一,拥有“夏卿一个竹,西凉十锭金”之誉。 墨竹画到了清代,高峰叠起,意境大开。前朝遗民“靖江后人”朱若极(石涛)和其同代“八大山人”朱耷均为书画旷世奇才,所作墨竹,气势磅礴,淋漓洒脱,不拘一格,别开天地。清中期的“扬州八怪”几乎每人都擅墨竹,且各具特色,如汪士慎的清平淡雅、金冬心的古拙平和、李复堂的繁浓简秀、李晴江的狂放恣肆、罗两峰的坚挺傲岸、郑板桥的清瘦劲健……“八怪”之中,独板桥“删繁就简”“标新立异”,其“六分半书”和“震电惊雷之学”与“掀天揭地”之文、之诗以“三绝诗书画”著称。有相悖于“胸有成竹”为“胸无成竹”之论,把“意在笔先”升华为“趣在法外”之道,集李夫人之影、文与可之墨、石涛之笔为大成,并以专事墨竹而独树一帜于画坛。 近现代画竹高手也不乏其人,各时期各地域都产生一些代表人物,对墨竹传统的继承、创新、光大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墨竹一科为中国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地球上凡有华人处,皆能意会墨竹之精神。“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吾辈画家要有“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之理,又要有“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之责,创新与发展,使中国墨竹画再度拔峰而起。 1.下列关于原文第段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 A.由于文同和苏轼的共同努力,使墨竹画发展到一个高峰,占据了竹画的主流地位。 B.因文同任湖州知州,世称“文湖州”,墨竹画艺高超,所以被誉为“竹圣”。 C.文同画竹必定成竹在胸之后一气呵成,技法上首创竹叶法,讲究意在笔先。 D.文同创立“湖州竹派”,形成了完整的墨竹画理论体系,后学者甚多。 解析A项,“占据主流”不对;B项,因果关系不成立;D项,文同并没有“形成完整的墨竹画理论体系”。 答案C 2.根据原文内容,对墨竹画发展过程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代初年已有墨竹画问世,但无传世作品,直到晚唐五代才有作品流传。 B.宋代文同及其影响下的“湖州竹派”为墨竹画的第一座高峰,此时有了初步的技法。 C.元代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竹谱,其中赵孟兆页及夫人管道昇影响最大,他们的技法为后世蓝本。 D.明代墨竹画风并无大的突破,到了清代才有大的发展,甚至出现以专事墨竹的画家。 解析C项,成为后世蓝本的是李衍的《竹谱详录》。 答案C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探寻墨竹画的源流,是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tpxxzh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