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供热工程7(第四章 自然双管)
立管Ⅲ与管段5~8并联,同理,资用压力ΔP’ Ⅲ=∑(ΔPy+ΔPj)5~8=3524Pa,立管管径选用DN15x15,计算结果,立管Ⅲ总压力损失为2941Pa,不平衡百分率X Ⅲ =16.5%,稍稍超出平均值。 10.计算立管IV的总压力损失: ∑(ΔPy+ΔPj)13、14 =2941Pa。 与立管V的并联环路相比,其不平衡百分率XIV=-8.2%,在允许值±15%范围之内。 11.确定立管Ⅲ的管径及压力损失: 12.确定立管Ⅱ的管径及压力损失: 立管Ⅱ与管段4~9并联。同理,资用压力ΔP’Ⅱ=∑(ΔPy+ΔPj)4~9=3937Pa,立管选用最小管径DN15x15,计算结果,立管Ⅱ总压力损失为2941Pa。不平衡百分率XⅡ= 25.3%,超出允许值。剩余压头用立管阀门消除。 13.确定立管I的管径及压力损失: 立管I与管段3~10并联,同理,资用压力ΔP’I=∑(ΔPy+ΔPj)3~10=4643Pa。立管选用最小管径DN15x15,计算结果,立管I的总压力损失为3517Pa,不平衡百分率XI= 24.3%,超出允许值,剩余压头用立管阀门消除。 计算结果见表4-4 通过机械循环系统水利计算结果,可以看出: 1、例题4-1与例题4-2的系统热负荷、立管数、热媒参数和供热半径都相同,机械循环系统的作用压力比重力循环系统大得多,系统的管径就细很多。 2、由于机械循环系统供回水干管的R值选用较大,系统中各立管之间的并联环路压力平衡较难.在系统初调节和运行时,只能靠立管上的阀门进行调节,否则在例题4-2的异程式系统必然会出现近热远冷的水平失调。如系统的作用半径较大,同时又采用异程式布置管道,则水平失调现象更难以避免。 为避免采用例题4-2的水力计算方法而出现立管之间环路压力不易平衡的问题,在工程设计中,可采用下面的一些方法,来防止或减轻系统的水平失调现象。 (1)供、回水干管采用同程式布置; (2)仍采用异程式系统,但采用“不等温降”方法进行水力计算; (3)仍采用异程式系统,采用首先计算最近立管环路的方法。 定义: 在单管热水供暖系统中,立管的水流量全部或部分流进散热器,流进散热器的水流量Gs与通过该立管水流量Gl的比值,称作散热器进流系数α,表示: α= Gs / Gl (4-26) 垂直式顺流热水供暖系统中, 散热器单侧连接,α=1.0; 散热器双侧连接,通常两侧散热器的支管管径及其长度都相等时,α=0.5。当两侧散热器支管管径或长度不相等时,两侧的散热器进流系数α就不相等了。 三、散热器的进流系数α 影响两侧散热器之间水流量分配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由于散热器负荷不同致使散热器平均水温不同而产生的重力循环附加作用压力差值;二是并联环路在节点压力平衡状况下的水流量分配规律。 根据并联环路节点压力平衡原理,可列出下式: (R1L1+ΔPj.1)1-Ⅰ-2 = (R2L2+ΔPj.2)1-Ⅱ-2 Pa 如:支管d1=d2,并假设两侧水的流动状况相同,摩擦阻力系数λ值近似相等,(R与水流量G的平方成正比),上式可改写为: (4-28) 式中: L1 、L2 — 通向散热器I、II的支管长度, m; Ld.1、Ld.2 — 通向散热器I、II支管的局部阻力当量长度, m; GI 、GII — 流进散热器I 、II的水流量,kg/h ; GL — 立管的水流量, kg/h 。 将式(4-28)变换,得 (4-29) (2)对于跨越式系统,立管中部分水量流过跨越管段,只有部分水量进入一侧或两侧散热器。通过跨越管段的水没有被冷却,它与散热器平均水温不同,而引起重力循环附加作用压力,它要比顺流式系统大一些。因此,通常是根据实验方法确定进流系数。 若已知α及GL值,流入散热器I和Ⅱ的水流量分别为 GI = α1GL kg/h (4-30) GII = (1-α)GL kg/h (4-31) (1)顺流式系统两侧连接散热器支管管径、长度及其局部阻力都相等时,根据式(4-29)可见 αI=αⅡ=0.5 管段号 Q (W) G (kg/h) l (m) d (mm) v (m/s) R (Pa/m) ΔPy=RL (Pa)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