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疗法精品.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针刺疗法精品

针刺基本技术操作 刘风艳 新密市中医院 针刺技术操作 定义: 针刺技术操作是中医最常用的,即用金属制成不同形状的针,运用不同手法在人体上刺激一定的穴位,通过经络腧穴,调整人体脏腑气血,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在护理上常的有毫针刺法、梅花针刺法、耳针刺法等。这里主要介绍毫针刺法。 针刺技术操作 毫针刺法 1、物品准备: 治疗盘内备以消毒的毫针、镊子、75%酒精棉球,干棉球、弯盘2个(一个盛放污棉球;一个内盛消毒液,浸泡用过的毫针)。 针刺技术操作 2、进针法: 以75%酒精棉球消素穴位皮肤后,术者以左手拇指或食指按压穴位,用右手持针,紧靠左手指甲缘,以拇、食指下压力快速将针刺入皮肤,然后右手边捻转针柄边将针体刺入深处。此为单手进针法,多用于5cm以内的短针。若为6.67-10cm以上的长针,可采用双手进针,即以左手拇、食指裹棉球捏住针体,露出针尖0.67-1cm,右手拇、食指夹持针柄,两手同时下压,快速将针尖刺入穴位皮肤,然后左手支持针体,右手拇、食指捻转针柄,将针刺入深处。 急救穴位 2、百会位置:前发际正中对上五寸,后发际直上七寸。 急救穴位 8、太冲位置:在拇趾除与二趾的趾缝,后约两寸。 9、涌泉位置:在足底(脚趾除外)第二﹑三趾缝与脚跟成一直线,上三分一与下三分二的交汇点。 针刺技术操作 的定义 针刺技术操作是用金属制成不同形状的针, 运用不同手法在人体上刺激一定的穴位,通过经 络腧穴,调整人体脏腑气血,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体位 根据针刺穴位的不同,选择适宜的体位,充分暴露针刺部位,以操作方便、病人感到舒适、肌肉放松能持久留针为宜。如:胸腹部穴位取仰卧屈膝或仰靠坐位,背部穴取俯伏坐位或俯卧位 单手进针法  75%酒精棉球消素穴位皮肤后,术者以左手拇指或食指按压穴位,用右手持针,紧靠左手指甲缘,以拇、食指下压力快速将针刺入皮肤,然后右手边捻转针柄边将针体刺入深处。 双手进针 法 双手进针 是以右手拇食中三指持针柄,左手 拇食指配合进针,有舒张进针法,夹持进针法和提捏进针法。 拇食 正常针感 当针刺入一定深度时,局部出现酸、麻、胀、重感,亦可向一定方向传导。此谓“得气”,为正常针感。 进针角度   针体与皮肤呈直角,垂直刺入称“直刺”,适用于肌肉丰厚深刺部位;针体与皮肤呈45角刺入称“斜刺”, 针体与皮肤呈15度角刺入称“平刺”,适用于肌肉浅薄的部位,如头面部 针刺手法 针刺得气后,根据证的虚实,采用相应的补泻手法。一般在得气后,捻转幅度小,速度慢,或提插时,重插慢提为补法;相反,在得气后捻转幅度大,速度快,或提插时轻插重提为泻法 起针  左手将消毒干棉球按压穴位处,右手、拇食指将针柄轻轻捻转上提,将针取出,同时左手用棉球轻轻按压穴位即可 不良反应处理 出现弯针不得再行提插、 捻转等手法。轻度弯曲, 将针慢慢退出。如针身据 弯曲较大,根弯曲的方向 ,顺着将针退出。如弯曲 多处,视针柄扭转倾斜的 方向,逐渐分退出,切勿 段急拔猛抽,以断针。如 患者防体位改变,则应嘱 咐患者恢复原来体位使局 部肌肉,放松,再行退针。 若微量的皮下出血 一般不处理,自行 消退,若局部肿胀 疼痛较剧,青紫面 积大而且影响到活 动功能时,先作冷 敷止血后,再做热 敷,促使局部淤血 消散吸收。 患者紧张,或肌肉 痉挛而引起的滞针, 嘱不要紧张,医者 在针刺邻近部位作 循按动作,或弹动 针柄,或在附近再 刺1针,以宣散气 血,缓解痉挛。若 因单向捻转而致者 ,需向相反方向 将针捻回。 晕针 滞针 血肿 弯针 立即停针,迅速起针,患 者平卧,头低足高位,松 开衣带保暖。轻者静卧片 刻,给予温开水或糖水, 可恢复。重者经上述处理 后,可取水沟,素髎,内 关,合谷,太冲,涌泉, 足三里等穴指压或针刺之 。亦可灸百会,气海,关 元等穴,即可恢复。如果 仍未恢复则必须综合处理。 晕针、滞针、弯针 (一)现象: 轻度晕针,表现为精神疲倦,头晕目眩,恶心欲吐;重度晕针、表现为心慌气短,面色苍 白,出冷汗,脉象细弱,甚则神志昏迷,唇甲青紫,血压下降,二便失禁,脉微欲绝等症状。 (二)原因: 多见于初次接受针刺治疗的患者,其他可因精神紧张、体质虚弱、劳累过度、饥饿空腹、大汗后、大泻后、大出血后等。也有因患者体位不当,施术者手法过重以及治疗室内空气闷热或寒冷等。 (三)处理: 立即停止针刺,起出全部留针,扶持患者平卧;头部放低,松解衣带,注意保暖。轻者静卧片刻,给饮温茶,即可恢复。如未能缓解者,用指掐或针刺急救穴,如人中、素髎、合谷、内关、足三里、涌泉、中冲等,也可灸百会、气海、关元、神阙等,必要时可配用现代急救措施。晕针缓解后,仍需适当休息。 (四)预防: 对晕针要重视预防,如初次接受针治

文档评论(0)

bodk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