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职业生涯规划【精品-ppt】
职业生涯规划;据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国情报告》的统计数字,到2002年底,中国各类高等教育在校生数已经达到1600万人(本科生719万人),比1998年提高了1.7倍之多。单从在校生的绝对数量看,中国已首次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高等教育规模最大的国家。与中国相比,美国在1969年到1997年的27年时间内,高等教育的总规模才增长了79%,达到近1500万人。也就是说,中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只用4年的时间就走过了美国27年历程,堪称壮举。;2000年至2005年,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的人数分别是107万、115万、145万、212万、280万、338万,从中我们不难发现,2005年的毕业生人数是2000年的3倍还多。中国高等教育正在由精英教育转向平民教育,这意味着中国大学生已经告别从前的辉煌和优越,而需直面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大学毕业生就业难,主要原因表现在,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增长速度超过了社会新提供的较为“理想”的工作岗位的增长速度,从而导致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加剧,获取同样岗位的难度与过去相比明显增大。;那我们再注意另外一个事实。一方面是全国上百万大学毕业生捧着简历四处求职,另一方面是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200多万个就业岗位“等米下锅”。据劳动部门有关人士介绍,与2002年同期相比,2003年劳动力市场景气有所上升,岗位需求和求职人数分别增长了68.5万和53.5万。然而耐人寻味的是“有人没事干,有事没人干”的情况仍然很严重。 ;据国内各大城市举办大型人才交流会统计,多数学生参加人才交流会都有一种“赶集”的感觉,没目标、没准备,全凭碰运气。目标模糊与准备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市场配置成功率。; 从“天之骄子”到“有知识的普通劳动者”的角色转变,也许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从一贯的俯视姿态到如今的直面现实,从象牙塔到社会的这一步,也许迈的有点辛苦。当头顶上天之骄子的光环开始隐退,当对未来饭碗着落的忧虑成为一种普遍现象的时候,当把太多的责任推向社会的时候,天之“焦”子们是不是也应该问一问自己,
;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着对就业的困惑,找不到自己的兴奋点和擅长之处,由此导致了找工作过程中的盲目和挫???。分析其原因无外乎:一是高校缺乏对学生职业规划、就业的详细指导,学生的就业准备不足;二是学习兴趣与所学课程错位,学生缺少创新能力;三是缺少社会实践,适应新工作岗位的能力比较差。 大多数的大学生对于自己以及未来的职业方向没有任何概念。在一次对北京人文经济类综合性重点大学的205位大学生的调查中显示,大部分学生没有规划,对自己将来如何一步步晋升、发展没有设计的占62.2%;有设计的占32.8%,而其中有明确设计的仅占4.9%。 ;据某人才市场去年6月份对应届大学毕业生职业目标的调查结果表明,有明确就业目标的占13%,有目标但不明确的占25%,没有明确目标的占62%。应届大学毕业生在校期间接受职业指导情况的调查显示,多次接受职业指导的只占10%,接受1—2次职业指导的占30%,从未接受职业指导的占60%。;数字背后的思考;(二)原因
A 缺乏职业影响
B 专业失衡
C 不了解未来职业需求?
D 不了解学校专业设置特点和就业方向
E 不了解本身的特点
F 缺乏职业定位和职业规划
;(三)传统思维模式:
选择学校 选择专业 从事职业 追求事业
特点:
1、把上大学当成一个目的和荣耀。
2、对专业缺乏明确理解,凭感觉的成分较大。
3、对未来的职业缺乏认识或只有模糊认识。
4、很少考虑对一生事业的追求。
;
(四)现代思维模式:
选择学校 选择专业 从事职业 追求事业
特点:
1、把追求事业作为核心目标,其它都是手段。
2、根据确定的事业目标选择要从事的职业。
3、根据要从事的职业选择大学专业和学校。
4、对未来的事业、职业有非常清晰的认识
;第一章职业生涯概述第一节职业生涯;1、个人动机
对现实茫然
安全感与归属感
更高成就感
2、目标:
为未来投资
作好及时应对准备,心里踏实
;三、职业生涯对个人的作用;案例:;四、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因素;2、个人的背景状况
父母的家庭背景。如:父母的经济社会地位、家庭经济状况等
自己的家庭背景。如:婚姻关系、子女情况等
一般状况。如:种族、宗教等
3、个人的环境状况
所处的社会经济状况、职业变化趋势、技术发展、所处的国际环境、面临的国家政策等
4、不可预期的因素;五、职业生涯阻隔的因素;六、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目标;相关资料;图一:第一次就业调查;图二:大学生就业后的1年内流失率;图三:调查原因列举;第二节生涯发展形态;;;;;;;;第三节 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理论;生涯评估(回顾过去,经验总结);美国萨柏的职业生涯发展理论 ;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