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极限生存20天
极限生存20天“如果现在还没有获救,我想我还能再撑20天。”
在华西医院的病房里,刘洪坤见到记者的第一句话,是这么说的。
此时,一条腿骨折受伤,被困深山20天后刚刚获救的他,看上去精神爽朗,笑语盈盈,全然不是想像中的奄奄一息。
被送进医院时,刘洪坤一脸笑容。 (新华社供图)
停在广汉民航飞行学院的美洲豹直升机。(新华社供图)
?
“在那20天里,我一直相信自己能活下去,没想过死。”与他一同获救的同伴米成富说。
现年56岁的米成富和43岁的刘洪坤,原来都是四川绵竹川龙有限责任公司的矿工。现在,他们有了一个新的身份——汶川地震中迄今已知的震后存活时间最长的受伤被困者。
从5月12日1428起,他们俩在绵竹清平磷矿的废墟上被困了475小时,直到6月1日10时9分,被香港特区政府飞行服务队和解放军空降兵救出。
爆破工的厄运
5月12日,星期一。根据矿上的惯例,这一天下午2点20分是所有川龙磷矿员工在工棚开会的时间。10多名矿工和技术工人都聚集在工棚里,总结上周的工作和公布下周的计划。
大家正在讨论下一步如何提高效率,发掘出更多的磷矿资源,忽然感觉大地在摇晃,几秒中内只听一阵巨响,传来山上岩石滑坡的声音。
“是地震,快跑!”作为磷矿的主攻爆破的技术工人刘洪坤首先反应过来,大喊了一声。
大家醒悟过来,10秒钟内,10多个工人快速跑出了工棚,工棚随即轰隆一声倒塌下来。
刘洪坤、米成富和另一位没来得及逃离的工人老黄被工棚的墙体、房梁以及屋顶牢牢地压在了下面。
刘洪坤的腿骨当场折断,米成富的胸腔被墙体压住后,吐出一口鲜血,老黄的伤势比他们都重,头部,胸腔严重受伤,晕厥了过去。
持续了将近3分钟的地震和滑坡过去后,逃出的工友们把刘洪坤他们从工棚的废墟中挖了出来,抬到一间没有垮塌的工棚内,用废墟中的木板固定了刘洪坤的伤腿,同时从废墟中刨出矿上常备的止血药,给老黄和其他有伤口的工友止血。
就在工友对他们进行救援的1个多小时内,余震不断发生,滑坡的山体把矿山联通外界的道路完全切断了。
川龙磷矿地处海拔2400米的高山之中,地形险恶,交通中断,外界的救援难以迅速到达,食品、药品供应断绝,“如果继续呆在这里,大家都会死掉”。于是,没有受伤的工友,决定徒步撤离矿区。
工友们希望能将刘洪坤、米成富和老黄三个一块背出去,可是,这里的高山峡谷实在太险峻,再加上余震、滑坡不断,徒步能否走出去都成问题,背上伤员逃生根本不可能。
反复权衡之后,大家决定由没有受伤的工友先逃出去,给外面报信,刘洪坤他们3个伤员暂时留在工棚养伤,等待救援。
5月12日下午4点左右,10多个工友开始逃亡,刘洪坤、米成富和老黄留守在工棚里。
“他更像一个睡着的工友”
“老刘,老米,我快不行了。”5月12日下午4点半左右,工友们离开不到半个小时,老黄的伤势恶化,鼻子、嘴里开始出血,全身发抖不止。
“老黄,老黄,你一定要活下去,坚持住呀!”刘洪坤紧紧握住老黄的手,米成富忍住胸口的剧痛,拿着一盒工棚里的牛奶,艰难地蹭到老黄身边,让他喝下去。
大约5分钟后,老黄用手抱着头拼命地抽搐,挣扎,刘洪坤和米成富一边按住老黄的脚,一边平息他的情绪。可是老黄伤势太重,已无回天之力,大约10分钟后,老黄渐渐安静下来,心脏也停止了跳动。
刘洪坤的腿受伤不能动,他和老黄就躺在一个铺上,看着老黄的遗体,“我觉得他更像是一个睡着的工友,我和老米也没有去挪动他。”他后来回忆说。
就这样过了三天,由于山上的温差很大,湿度也很高,到了第三天,也就是5月15日,老黄的遗体已经开始腐烂,很多苍蝇围了过来。
刘洪坤和米成富的伤口经过了3天的休养,渐渐有所好转,但是也不能走太远和用太大的力气。他们吃力地将老黄的遗体一点点地挪动,转移到工棚的另一个角落,离他们睡的铺位约10米的地方。
在挪动老黄的刹那,米成富有些害怕,担心自己也会像老黄一样,不能活着出去,但是刘洪坤接下来的举动坚定了他的信心。
20天极限生存术
在工友们撤离的时候,将倒塌工棚里面的2箱饼干,一箱牛奶和几桶方便面搬到了刘洪坤和米成富能够得着的地方。
由于饥饿和劳累,加上等待救援的时间远远超出原来的估计,牛奶和饼干很快被吃完了。山上的水源在地震中被污染,不能喝。两人就拿出工棚里面的彩条袋,将四个角固定住,接外面的雨水。
山上唯一不缺的是雨水,每两三天就下一场雨,他们把接到的雨水倒在工棚的盆子里,等沉淀、澄清后再烧来喝。
从5月12日工友们离开开始,刘洪坤就在一张纸上计算着时间。每天,他还会在一张纸上记录当天的天气。按照他的话说,每天做好记录,“就算将来有人来的时候看见我们已经死了,也能了解我们在这里最后生存的情况”。
大约过了一周,饼干和方便面已经全部吃光了,他们必须寻找新的食物来维持生存。
刘洪坤下半身受伤,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