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教育丛书-魏源》青少年科普教育丛书.pdfVIP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魏源》青少年科普教育丛书.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海纳百川 藏书博览 简装书库 中国史地 普及读物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 魏源 黄浦区教育信息中心 一、少习经史,以诗文 “名满京师” 公元1794年4月23日,湘西某地一位年轻妇女生下了她的第二个儿子。 看着孩子娇嫩的面庞,回想起前一天晚上的那场梦,她不禁哑然失笑:对孩 子的出生,自己早该有所准备的,梦中那位老人手持巨笔和金色花朵向自己 走来,不正预示着这个小生命的降临吗? 孩子降生的这个家庭在当地是颇有些名望的,曾祖父魏大公是国子监 生,年轻时曾因代全郡交纳了1年的饷银而闻名远近。当时的邑令卢大经为 此赐赠的匾额至今还悬挂在门口,上面 “邵邑醇良”4个字还在向人们叙述 着那段不同凡响的往事。祖父魏志顺虽然终身隐居,未曾做官,但先辈乐善 好施的品德并没有在他身上消失。大约在魏源10岁左右,祖父也曾有过如同 曾祖父那样的善举。那一年,邵阳一带遭遇饥馑,老百姓嗷嗷待哺,但县令 催促赋银的急迫较往年有增无减。眼看着民情汹汹,一触即发,魏志顺又一 次慷慨解囊,倾全家资财代全县乡亲交纳饷银,平息了一场事端。但是,祖 父时的家境与曾祖父时期相比不可同日而语,这次壮举虽赢得了乡里称誉, 却致成家道中衰。从此后,这个家庭就只能在贫寒中挣扎了。到了父亲魏邦 鲁的手里,家境已难有改观。那时,父亲在江苏作着一个小官,收入微薄。 家中祖母虽然尚在人世,但年老瘫痪,起居饮食都要人侍奉。实际上,全家 老小只有靠母亲昼夜纺织勉强 口。我们的主人公少年时代就是在这样的境 况中渡过的。 7岁的时候,也就是在祖父代输全县饷银的前几年,魏源的家庭还算得 上富裕,家中也有自己专门的家塾,作为塾师的伯父魏辅邦更是当地有名的 严师鸿儒。那一年,魏源开始了他的求学生涯。伯父的教学的确很严厉,史 载他 “课子侄及孙辈甚严,必延访名师,不惜重聘,礼貌特隆。每日除塾师 功课外,口讲指画,彻夜不休。”但是,严格的教育虽有些不近情理,却也 使魏源从小就养成了刻苦学习的习惯。他常常独居一室,彻夜吟诵,通宵达 旦。母亲见他过分勤苦,每当入夜,便强令他熄灯上床。魏源则待其母熟睡 后,偷偷地掩被挑灯,攻读不已。久而久之,终于被母亲发现了。她先是晓 之以理,继则以泪相劝,这才使魏源稍有注意。 由于魏源一向学习刻苦,9岁时到邵阳县城参加童生考试,便一鸣惊人。 当时考试的形式是唱名应对,即先由主持考试的县令题出上联,再由考生对 出下联,要求越快越好。轮到魏源时,县令指着一个茶杯中的 《太极图》题 道: “杯中含太极”,魏源应声答对:“腹内孕乾坤。”这一应对既合辙押 韵,又展现了他的豪情壮志,令县令和在场的人大为惊异。 应童子试后不久,家庭破落,魏源和母亲过着 “夜则燃豆秸,母绩子读, 欣欣忘贫”的清苦生活。到 14岁时,魏源征得父母的同意,有机会第一次离 家外出,到了父亲的江苏任所。这次出行,使他了解到了书本上读不到的很 多知识。尤其令他震撼的是东南海防吃紧,盐政腐败,军饷短缺,情况十分 危急。与此同时,他还耳闻到北方白莲教起义的浩大声势和给清朝统治造成 的严重打击。这一切,使他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 嘉庆十三年 (1808年),魏源参加邵阳县试,一举考中秀才,从此开始 究心于陆象山、王阳明等人的宋明理学,并对历史产生了极为浓厚的兴趣。 两年以后,在邵阳县的秀才岁考中,魏源获得优异成绩,并取得 “禀生”资 格。之后,他在家乡设馆授徒, “名闻益广,学徒接踵”,时仅18岁。在此 期间,他边授学徒,边潜心孔孟,先后著成 《孔子年表》、《孟子年表》、 《孟子年表考》及大量诗文。从这些诗文中可以看出,魏源此时的心情十分 烦闷。在 《秋兴三章》中,他这样写道:“出仰昊空,昊空寥落;入对孤灯, 古人如昨。萧萧草虫,烈烈其音;岁暮何为,只搅我心。”一派凄凉寂寞的 失落情怀。 1813年是魏源的又一个人生转折点。那年,他在本省学政的选优考试中 被录为 “拔贡”,获得了朝考资格。翌年,魏源随父亲及友人北上进京。 从长沙到北京,一路上,魏源亲眼目睹了北方地区灾患频仍、人民流离 失所的悲惨景象。他看到,由于河水泛滥, “当年歌舞馆,下隔黄泉百;当 年龙战垒,上有河声湱 (huò波涛冲击声)”。老百姓眼看着 “春风吹麦新”, 却依然 “冽冷井不食,寥寥突无烟”。于是“明知麦花毒”,也只好饥不择 食,结果尸骨遍野,聚土成坟。对此,他以怜悯的心情希望老百姓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502613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