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十五课诗人谈诗第1课时
第十五课 诗人谈诗 第1课时 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庄圩初级中学 刘国安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 顾城《一代人》 ☆ 谈谈你对这首诗歌的理解。 鲁 藜 月光流进门槛 我以为是阳光 开门,还是深夜 不久,有风从北边来 仿佛吹动了月亮的弓弦 于是我听见了黎明的音响 河岸被山影压着 有星流过旷野去 我感觉到,万物还在沉睡 只有我是最初醒来的人 月光 阳光 误解 风声 黎明 联想 现实 万物沉睡 意象:既指叙事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也指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更多的则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景或物。 意境:就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事物或画面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意”是诗中抒发的思想感情,“境”是诗中所描绘的事物或画面。 鲁藜(1914—1999),福建省同安县人。三岁随家人到越南侨居,1932年回国,同年参加革命,开始写诗。他的诗富于哲理,诗风纯真清丽,是我国“七月诗派”的卓越代表。著有诗集《醒来的时候》《鹅毛集》《鲁藜诗选》等。 诗人简介 1938年,鲁藜作为进步青年到达延安。诗人写《一个深夜的记忆》这首诗时,中国正处在抗日战争的艰苦阶段。他身处的延安虽是解放区,但整个中国仍然处在黑暗之中。 写作背景 月光流进门槛 我以为是阳光 开门,还是深夜 不久,有风从北边来 仿佛吹动了月亮的弓弦 于是我听见了黎明的音响 河岸被山影压着 有星流过旷野去 我感觉到,万物还在沉睡 只有我是最初醒来的人 盼望长夜结束 渴望黎明到来 执着追求光明 请谈谈诗歌《一个深夜的记忆》给你带来的思考。(简要赏析) 曾 卓 曾卓(1922-2002),原名曾庆冠,和鲁藜都是“七月诗派”的重要诗人,其诗富于感情,有较深的内涵,诗风朴实、醇厚。 出版的诗集有: 《门》(1944) 《悬崖边的树》(1981) 《老水手的歌》(1983) 作者简介 《宁静而深沉的意境》行文思路 宁静而深沉的意境 点明评价对象 阐发诗歌意境 篇幅短小,结构严谨,见解独到 总体评价诗歌 作者对《一个深夜的记忆》一诗的评论, 有哪些独到的体会和见解? 首先,作者指出“划破夜空的流星,被风吹响的月亮的弓弦,既反衬了夜的沉静,又使夜有了动态感”,这里对“夜的沉静”和“动态感”的评说,就是他的独到的体会和见解。 流星和风声,一有形无声,一有声无形,曾卓用自己的联想丰富了诗的意境,使动者成为反衬夜的沉静的参照物,而夜则因它们的存在而变得有动态感。 其次,在曾卓的笔下,“夜在沉静中行进,黎明即将到来”,这是原诗在字面上没有出现的意蕴,是曾卓对它的发挥。这个发挥可以说恰到好处,使诗的主题意蕴进一步深化了。 作者对《一个深夜的记忆》一诗很有偏爱的原因是什么? 作者喜欢这首诗宁静而又深沉的意境,它反映了生活在自由的土地上,经受战斗洗礼的诗人纯净、乐观的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