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生活中的发现艺术
现在人们谈论文化、艺术,似乎那只是文化人的事情,对于一般人来说,有点敬而远之的感觉;要么就是那些知道一丁点儿的人,喜好卖弄文雅。这两种态度都表现了对文化与艺术的离异心态。其实,除了我们已经谈到的文化、艺术与人们的生活本然地结合在一起,文化、艺术的创造也还是人的一种本能。我们可以说,不是所有的生活都具有艺术性,但我们可以说,生活本身是带有艺术性的。只要愿意过艺术的生活,就能够在生活中发现艺术。同样,艺术的创造活动也深深地置根于平常的生活当中,每个人都可能有艺术与文化的创造,我们经常会发现,周围极其平常的人们偶尔会说出艺术性极强的话,这些话在某个合适的场景被搬上舞台或银幕,都是精妙的台词。晚唐时代尚书左丞、诗人韦蟾,在一次巡访武昌离别时,从屈原《九歌》和宋玉的《九辩》中拈出两句:“悲莫悲兮生别离,登山临水送将归”,要求在场的宾僚和上后两句,在这些人彷徨默吟之间,却有伺候的歌妓随声应道:“武昌无限新载柳,不见扬花扑面飞。”在场的人无不叫绝,从此这首诗命名为“武昌妓”所做诗。当然在过去,歌妓大多是些有文化修养的,但是她们本身并不是诗人、艺术家,却做出了这样的绝句,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才要以武昌妓来命名。这个典故意味着平常的人偶能做出绝妙的诗句,推而广之,我们每个人都可能做出艺术与文化的创造来,但我们有时候可能是不经意,或者我们做出的是断断续续、并不成戏的创造,问题是:艺术和文化的创造并不离我们很远。
《庄子·养生主》中有一段直接描绘了劳动与艺术之间关系:“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嚮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一个普通的庖丁,其劳动过程中却有着对“道”的追求,使其肢解牛的技术达到了出神入化的艺术境界。那么,使我们觉得文化和艺术离我们很远的原因,可能在于现代艺术由于技术和手段的不断更新,如同我们看当代的好莱坞电影,其实看的是电影技术,其故事情节倒是越来越简单了,原初的、与生命本身的关系被过多的中间环节遮蔽了。为了看清楚这种关系,最好的办法是回到原初的艺术本身。
《诗经》,这部我国先秦诗歌艺术的总集,至今是艺术创造的典范,它不仅具有内容上的广泛性(风、雅、颂),而且也在艺术形式上具有我们引以为自豪的“独特”(赋、比、兴),甚至现代诗人也没有哪个敢于夸口说:“我做的诗比《诗经》好!”然而,《诗经》的创造过程并不像想象的那样神秘复杂,而是极其直白的。《诗经魏风·园有桃》:
心之忧矣,我歌且谣。
《尚书·尧典》:
诗言志,歌永言。
意思是,诗歌这种艺术形式服务于表达感情、意愿、意志的需要,当人们的喜怒哀乐的感情积聚以至于压抑烦闷、觉得不得不发出来的时候,诗歌就产生了。而诗歌的产生自然而然地携带着原始的、乡土的气息,或者描写某个劳动场面,或者表达爱情,或者表达对上天的不满,或者表达对统治者的怨恨,都是一些特定的内容的表述。可是这并不影响诗歌在艺术方面的成就,相反,艺术因内容的生动具体而婵露光辉。因为艺术的形式并不是外加给诗歌的,而是它本来具有的。劳动所富有的节奏,协调彼此动作的带韵声的号子,即物生思、即景生情的敏感,对亲人爱人的幽思与哀怨,对不公平的社会关系的愤慨,都畅快淋漓地表达出来了。内容上的直接表露,说明了诗歌的产生与平常生活的关系,也表明了作为诗性的民族所富有的感悟能力,生活当中的美感被他们把握住了。同样,他们与自然是那样地近,他们把自然溶进自己的生活,也把自己投置到自然当中,情景就如此地交织在一起了,谁能别离此!所以,最初的诗人就是那些劳动者本身。当然,诗歌以文字的形式记载下来、并以适当的润色属于专门的文化人的工作,古时候长期存在的“采风”制度,表明了文化人对于《诗经》的艺术提升和流传的贡献,至于“孔子删诗”的传说如果属实的话,那么也进一步表明如今流传下来的《诗经》是一种民间诗歌的精华。诗歌的艺术形式流传下来了,后代的诗人们依照这种形式创造了迄今无数的美妙的诗歌,但是,后代人难以写出同类的艺术产品,就像唐宋创造了辉煌的诗歌与词的艺术,却不能替代汉代的乐府一样,后代艺术家可以创造另一些形式的诗歌艺术,也可以继续依照《诗经》的艺术形式写下去,写出另一些好诗歌,却不能说写出比《诗经》“更好的”诗歌,因为不仅在生活内容上,也在艺术表现上,《诗经》的很多诗句美妙绝伦,无以复加,你可以做出也是美妙绝伦的诗句,但不能说比《诗经》做得更好,美妙绝伦就意味着独特性。司马迁以他的“发愤著书说”来理解《诗经》,认为《诗经》乃是古人发愤之作,也不无道理,诗作为人们真情实感、作为人们的心声,一定经过了积聚、涵咏的过程,到了郁而未发的地步,确有个拼发的过程。
诗一产生出来,它就不是孤儿,与它孪生的歌也产生了。诗这种艺术形式决不肯孤独而沉默地存活于人世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