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课程教学电子教案全息成像.ppt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光学课程教学电子教案全息成像

§5.2 全息成像 主要内容 5 光学成像的波动学原理 5.2 全息成像 5 光学成像的波动学原理 1. 光学成像的平面性与空间立体性 2. 全息照相原理 3. 全息图的分类与制作方法 5.2.1光学成像的平面性与空间立体性 (1) 普通光学成像系统的成像特点 同一垂轴平面上的不同物点,其共轭像点亦位于同一垂轴平面上;不同垂轴平面上的物点,其共轭像点位于不同垂轴平面上。因此,三维物体经普通光具组所成的像也是三维的。只是由于观察屏或全息底片只能放在某一确定的垂轴平面处,故只有与光屏面共轭的那些物体表面点能够在光屏上成清晰像。本来应成在其他垂轴平面上的表面点的像则全都投影在光屏上,似乎整个空间都被压缩在一个平面上了。 图5.2-1 普通光学系统成像的三维特性 s s Q L P 5.2 全息成像 5 光学成像的波动学原理 落在视网膜上的像仍然是一幅平面图像。但眼睛具有快速的调节功能,能够通过变焦调节将位于不同空间平面处的物依次成像在视网膜上,再经过大脑的合成处理,最终得到立体的空间图像视觉。故人眼之所以能够感受到外部世界的立体景象,完全是由于眼睛的自调节功能所导致的一种视觉效应。 眼睛的体视功能 5.2 全息成像 5 光学成像的波动学原理 5.1.1 光学成像的平面性与空间立体性 (2) 普通光学成像系统实现三维立体像记录与再现的可行性 仿照人的双眼成像原理,采用双照相机系统,两照相机的主光轴相对物体在水平方向保持微小夹角,同时从不同角度拍摄到物体的两幅影像。观察时让左右眼睛分别观察由左右相机拍摄到的图片(在体视显微镜下),便可获得体视效果。 图5.2-2 体视摄影原理 A a a Q B 5.2 全息成像 5 光学成像的波动学原理 5.1.1 光学成像的平面性与空间立体性 体视摄影法 利用高速电影放映机(或电视播放机),将左右眼观看的画面交替播放,同时利用液晶的电光调制特性制作成一副液晶眼镜,调节左右镜片的开关速度与左右眼画面的播放速度同步。当屏幕上显示右(左)眼画面时,右(左)眼镜片透光,左(右)眼镜片不透光;从而可以让左右眼镜分别观看相应的影像画面。当左右眼画面替换的速度较高时,人的眼睛将由于视觉暂留效应而感觉不出左右眼画面的时间差,从而可将两者合成为一幅立体画面。 拍摄和显示原理与体视摄影法类似,只是在两个成像镜头前分别装有起偏方向正交的偏振片。显示时分别将两幅影像用偏振方向正交的平面偏振光投影在同一屏幕上,观察者需要戴一副左右眼镜片偏振方向正交的偏振眼镜。 5.2 全息成像 5 光学成像的波动学原理 5.1.1 光学成像的平面性与空间立体性 立体电影与立体电视 偏振图像合成法 首先在照相机物镜前加一滤色镜(如红色或绿色)并用彩色胶片对所拍摄物体曝光一次,然后在物镜前换上另一种滤色镜(如绿色或红色),并以被摄物体中心为轴线转动镜头,在同一彩色胶片上对所拍摄物体做第二次曝光。转角大小正好等于人的左右眼对物体所张的角度。这样,胶片上同时记录了自两个不同角度对同一物体观察到的两个不同颜色且相互略微错开的像。观察时,戴上一副双色眼镜,左右镜片与拍摄时用的滤色镜性能相近,因而使得左右眼分别观察到两个不同颜色的画面,其合成结果,便有立体的感觉。这一原理也可以用于立体绘画和计算机图像的立体显示。 5.2 全息成像 5 光学成像的波动学原理 5.1.1 光学成像的平面性与空间立体性 双色图像合成法 5.2 全息成像 5 光学成像的波动学原理 5.1.1 光学成像的平面性与空间立体性 双色图像合成 5.2 全息成像 5 光学成像的波动学原理 5.1.1 光学成像的平面性与空间立体性 说 明 一般的光探测器或感光材料只对光强度有响应,因而只能感受到光波场的振幅信息,对相位信息则无响应。上述各种立体摄影,都只是利用了人眼的视觉效应而产生的一种并非真实的立体效果,所探测或记录到的图像只包含了反映物体表面亮暗或色彩分布的二维图像信息,并没有真正地记录和再现到物的全部信息。 由物体表面发出或经物体表面反射的光波,携带着物体表面的信息,这些信息由物光波的波函数(复振幅分布)表示: (5.2-1) O0(x, y) :波前上各点的振幅分布,反映了物体表面各点的亮度信息; fO(x, y) :波前上各点的相位分布,反映了物体表面的纵向位置信息。 全息记录和显示:要记录或再现物体表面的全部信息,必须同时能够记录或再现出反映物体表面特征的光波场的振幅和相位信息。 5.2 全息成像 5 光学成像的波动学原理 5.1.1 光学成像的平面性与空间立体性 (3) 全息的意义 (1) 波前记录原理 伽伯的设想:虽然感光胶片不能记录光波的相位,但可以利用双光束干涉原理,令物光波与另一束与之相干的光波叠加而产生干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