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君主集权的强化一演示教学.pptVIP

  1.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17课君主集权的强化一演示教学.ppt

第17课 君主集权的强化 一、满洲的兴起 满族的演变: 黑水靺鞨 (唐朝) 女真 (辽) 满洲 (清) 满族 (辛亥革命后) 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1616年) 迁都沈阳(盛京) 反抗明朝的民族压迫,夺取辽东70多城 创建八旗制度 一、满洲的兴起 努尔哈赤 (1559年—1626年) 努尔哈赤迁都沈阳,后改称(盛京)。 1616年,努尔哈赤在此自立为汗,国号“金”史称后金。 沈阳故宫的大政殿和“十王亭” 八旗制度是清朝的一种社会组织形式。努尔哈赤为增强女真军队 战斗力,创建了“八旗制度”。所有女真男子平时生产,战时参加 战斗,八旗军在反抗明朝、统一全国的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 努尔哈赤和宋元时期几位少数民族首领有何共同之处? 1、统一本民族各部。 2、建立政权,推动本民族的发展。 3、都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阿保机、阿骨打、元昊、铁木真 二、清朝的建立 皇太极 (1592年-1643年) 发展生产,改革内政,选拔人才 改女真为满洲 改国号为清(1636年) 1636年,皇太极在盛京称帝,改国号为清。 1616年,努尔哈赤在此自立为汗,国号金,史称后金。 1644年,(顺治帝)清军入关,迁都北京 1636年 1644年 皇太极改国号为清 顺治帝入关,迁都北京 1616年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满洲的兴起和清朝的建立 17世纪初, 铁木真统一女真各部,1616年,自立为汗,建立了金国,史称后金,他起兵攻打明朝,并迁都沈阳,并改称盛京。 皇太极继承汗位后,改革内政,发展生产,1635年,在盛京称帝,改族名为女真族,改国号为清,他就是清太祖。 1644年,闯王李自成率农民军攻占北京,推翻明朝。驻守山海关的明将吴三桂勾结清朝,1644年,引清军入关。康熙帝迁都北京,逐步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 努尔哈赤 清太宗 满洲 顺治帝 1636 (请你找错 )    清朝统治者,采取哪些措施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巩固自己的统治呢? 君权的强化 皇帝 (沿袭明朝) (旧时制度) 内阁 六部 议政王大臣 ___和____ _________ 会议 清朝初期的中央政权机构 军机处的设立 ◆时期: ◆原因: ◆职权: ◆组成: 军机处 (1)请你说出材料一大概意思? 材料一:(军机处)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咸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 ——《清史稿》 所有军政、国家大事,都由他们来负责。自雍正、乾隆以后的百八十年以来,皇帝的昭令不再通过内阁,而由军机处发出。 材料二: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 ——清.赵翼 注:① 传述:传达、转述② 缮撰:抄录、写作③ 赞画:辅助谋划 (1)材料二是什么意思?军机大臣有实权吗? (2)军机处的设立有什么影响? 影响:军机处的设立取代了议政王大臣会议,标志我国封建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 军机处的设立 ◆时期: 皇帝挑选满汉亲信大臣 军国大事全凭皇帝裁决,他只是跪受笔录,然后负责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去执行,并无实权 。 ◆直接原因: ◆职权: ◆组成: 雍正时期 军事需要 军机处 加强君权 ◆根本原因: 三、强化君权的措施 设立军机处(雍正) 大兴文字狱 君权强化的标志 思想领域的严密控制 1、政治上 2、思想上 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 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 材料三 维 止 、 一 一 维 止 材料四:查嗣庭案 查嗣庭是雍正时的礼部侍郎,他在江南主持科举考试时,出了一道考题“维民所止”。这本是《大学》中的一句话,却被清政府说是“维”“止”去了字头,是要砍雍正的头。查嗣庭飞来横祸,被押入狱,死在狱中。雍正命人把他戮尸示众,其家属也被流放边远地区。 材料五:清初,湖州富商庄廷龙写了一本明史稿,请人补写了明崇祯时期及南明历史,书成后称为《明史》。康熙时,有人揭发《明史》中有违禁内容,于是200多人被株连,其中70多人被杀。庄廷龙已死,他的尸体被挖出砍碎。 材料六:乾隆时,内阁学士胡中藻的诗里有“一把心肠论浊清”的诗句,乾隆看了后竟说:“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肺腑?”结果,胡中藻和族人被杀,罪及师友。 就是统治者从诗词文章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释,借题发挥,罗织罪状,制造大量冤案。叫做“文字狱”。 造成社会恐怖,禁锢了思想,摧残了人才,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2)这种做法在当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oungyu032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