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约责任概念和特征.ppt

  1.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违约责任概念和特征

35.1.1 违约责任概念和特征 一、概念和特征 1、概念:违约责任,即违反合同的民事责任,是指合同当事人不履行或者不适当履行合同义务时,依据法律或当事人约定应承担的法律后果。 2、特征: 1)违约责任的可约定性(区别于缔约过失责任和侵权责任); 2)违约责任的补偿性; 3)违约责任的相对性(例外:第三人利益保护契约,如合同法240条融资租赁合同规定); 4)违约责任的财产性(仅限于弥补对方所受的财产损害) 35.1.1违约责任概念和特征 违约责任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1、违约责任与合同责任 合同责任包括违约责任和违反附随义务责任等 2、违约责任与违约补救 英美法上的违约补救(remedies)指法律赋予受害人在对方违约时依法实施一定行为以保障自身利益,包括解除合同、停止履行、请求赔偿等。违约责任通常主要指违约赔偿。 35.1.2 违约责任的归责原则 二、违约责任的归责原则 1、概念:指基于一定的归责事由确定违约责任承担的法律原则。 2、归责原则的意义 1)决定违约责任的构成要件 2)决定举证责任的分配 3)决定损害赔偿的范围 4)决定免责事由 5)决定承担违约责任的方式 35.1.2 违约责任的归责原则 三、过错责任原则 1、概念:指一方当事人不履行或者不适当履行合同义务时,应以该当事人 的主观过错作为确定违约责任构成和责任范围的依据。 2、产生与沿革:罗马法、德国民法典 3、意义与不足:有利于促进交易行为,和鼓励诚实交易。不足在于加重了被违约方的举证责任,不利于保护交易的安全。 35.1.2 违约责任的归责原则 四、过错推定原则 1、概念:法律推定违约方主观上具有过错,应当承担违约责任。违约人只有证明自己没有过错,违约是由于不可抗力和受害人过错才能免除责任。 2、意义与不足:减轻被违约方举证困难,加重违约方的责任。但其实质仍属于过错责任。 35.1.2 违约责任的归责原则 五、无过错责任原则 1、概念:指一方当事人不履行或者不适当履行合同义务给另一方当事人造 成损害,不论其主观上有无过错,都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2、特点: 1)不以违约方的主观过错作为其承担违约责任的依据 2)只有法定的抗辩事由可以作为免责事由,违约方没有过错不能作为免责的依据。 3)无过错责任仅具有补偿性而没有惩罚性 35.1.2 违约责任的归责原则 六、有关违约责任归责原则的争论 1、大陆法传统上采用过错责任归责原则,英美法原则上采用无过错责任归责原则。但大陆法对某些合同也采用了无过错责任,如金钱债务的迟延履行等。 2、我国合同法上的规定—无过错责任为主多元归责原则 1)无过错归责原则为主。《合同法》第107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2)过错归责为辅。如合同法191条赠与人责任,303条运输人责任,374条、394条保管人责任、406条受托人责任等规定。 35.1.3 违约责任的构成要件 七、违约责任的构成要件 (一)违约行为 “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包括不履行、不适当履行以及预期违约等三种。 1、不履行。包括可归责于债务人的履行不能和拒绝履行。 1)履行不能:原始不能与嗣后不能( 前者导致合同无效,履行不能仅指后者);客观不能与主观不能(后者可归责于债务人);全部不能与部分不能;永久不能与一时不能。 履行不能的后果:债务人得免除履行义务;合同可以解除;可归责于债务人的履行不能,债务人负有赔偿债权人损失的责任。 2)拒绝履行:指债务人能够履行而没有合法理由地拒不履行。 拒绝履行的后果:债权人请求强制履行;债权人请求解除合同;拒绝履行方承担违约责任。 35.1.3 违约责任的构成要件 2、不适当履行。指当事人履行的内容不符合法律的规定或者合同的约定,又称不完全履行。 1)迟延履行:债的履行期满后债务人能履行而未履行债务。(注意:迟延履行与履行不能的区别) 法律后果:债权人可要求继续履行;债权人得请求违约金及赔偿损失;债权人得解除合同;债务人承担标的物意外灭失的风险。 2)瑕疵给付:履行本身有瑕疵,损害了债权人的履行利益。包括质量、数量、履行方式等瑕疵。 法律后果:债权人可要求修补瑕疵;债权人得请求违约金及赔偿履行利益损失。 3)加害给付:指债务人的履行不仅可能损害债权人的履行利益,而且可能对债权人契约利益之外的固有利益造成损害。包括加害瑕疵给付、违反附随义务、违反保护义务

文档评论(0)

woai118doc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