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同洛-石油工程学院.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秦同洛-石油工程学院

秦同洛:我国石油开发教育的创建人 秦同洛,1954年至1960年任北京石油学院钻采系采油教研室主 任,1965年至1972年任学院科研处处长。我国石油开发工程专家、 教育家,石油开发教育的创建人之一,我国第一个注水油田开发方案 设计者之一,大庆油田开发方案编制者之一,华北石油勘探开发研究 院、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石油勘探与开发》的创办人之一。 工业救国梦 1924年,秦同洛出生在江南无锡一个书香门第之家。1940年, 年仅16岁的秦同洛以优异成绩考入上海交通大学(今上海交通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理学院化学系。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学校所在地被日 寇霸占,他们冒着生命危险逃出日本侵略军占领区,异地求学。看到 列强铁蹄践踏下满目疮痍的国土和水深火热中的同胞,学子立志要 “工业救国”,他们各自选定了自己的方向。秦同洛决定要学习采矿 实现工业救国梦。经多方周折他转入交通大学贵州分校(现西安交通 大学)矿冶系,自此他与矿产能源的开发利用结下了不解之缘。 1944年,秦同洛毕业时毅然报名到我国第一个石油矿区——玉 门油矿工作。他带上书籍和行李,搭乘一辆运送石油物资的卡车,从 贵阳出发,出重庆、过兰州,冒着日本侵略军飞机的狂轰滥炸,经受 各种关卡的军警盘查,一路上风餐露宿,历尽艰辛。秦同洛沿途目睹 汽车动力靠木炭,哪个车上能配有一些酒精做引燃剂就算是奢侈的 了。对于这种车,大家还做了一首打油诗:一去二三里,抛锚四五回, 下车六七次,八九十人推。当时燃料奇缺可见一斑。秦同洛深深感到 肩上担子的沉重,也暗自为此去将成为一个石油人而自豪。 毕生献石油 解放后,玉门油矿建成了我国第一个采油厂,作为新中国第一个 石油基地,承担了我国工农业生产和国防用油的重任。1950 年加入 中国共产党的秦同洛,是第一任厂长。他组织大家恢复生产,组建了 修井大队,最大限度地使死井复活,当年就生产原油9万多吨,有力 地支援了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在玉门油田开发中,秦同洛将技术重心 由地面扩大到地下,注重各种参数的采集与分析,他早期撰写的《老 君庙油田动态之初步研究》一文,开了国内油藏研究的先河。1952 年,秦同洛调到延长油矿任主任工程师,针对延长油矿属于致密的裂缝 性油藏的特点,他首次尝试采用井下爆破压裂技术,并形成一整套施工工艺,增油 效果良好,经济效益显著。他还根据液面恢复与时间关系曲线,确定 油藏压力及储层基本参数。这种方法后来发展为生产试井方法,成为 油藏工程理论的一个分支。1956年,国家调集一大批专家,由陈毅 副总理总负责,开展了制定国家科技发展规划的工作。石油工业部门 由翁文波、侯祥麟负责,在北京石油学院钻采系任教的秦同洛协助。 时年32岁的秦同洛是众多制定规划专家中最年轻的,他分担了钻井、 采油、油气集输规划的起草工作。整个规划由国务院讨论通过付诸实 施。同时按照这个规划成立了石油科学研究院,推动了石油科技工作 的发展。 1960年,大庆石油会战开始后,秦同洛奉命赶赴大庆,担任大 庆石油会战地质指挥所副指挥,兼任采油指挥部总地质师。开发大庆 这样大的油田,当时我们国家还缺乏经验。余秋里、康世恩等会战领 导听取了秦同洛等专家的建议,将萨尔图油田中部作为油田开发的第 一个生产试验区。秦同洛是这个试验区的主要组织者和参加者之一。 1961年,石油工业部党组决定秦同洛为编制萨尔图油田开发方案的 负责人之一。那个年代,秦同洛和其他地质技术干部,白天上井指导 工作、收集资料,晚上在“干打垒”房子里整理资料,大搞油田地质 研究工作,对油层进行逐井分小层的对比、分析。没有办公桌,他们 就把行李一卷,在铺板上工作。没有电灯,就点着蜡烛干。最紧张的 时候,一天要计算3万多次,而这些都是靠算盘和拉计算尺最原始的 工具。这个开发方案和一整套开发方针、技术政策,是在没有外国人 参加的情况下,依靠自己的力量制定出来的,并在实施后获得了成功, 创造了当时世界先进水平,走出了中国自己的路子,这个方案1985 年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大庆会战期间,秦同洛对油田动态分析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重大 突破,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秦同洛根据苏联经验把油藏中水驱油的 “非均质、非活塞”的理论推广应用于大庆油田,具有很普遍的指导 作用。由他制定了油田动态定期分析制度成功运用于各个油田生产并 坚持至今。秦同洛不断丰富油田动态资料的录取经验,形成了一套测 试方法,充实了油藏动态分析方法

文档评论(0)

sunshaoy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