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台北立体育学院水上系
台北市立體育學院水上系
《西遊記》中豬八戒的形象研究
指導教授:陳正宜
學生姓名:羅 淼
學號系級:水上三
《西遊記》中豬八戒的形象研究目次
緒論
研究動機
前人的研究成果
一、探討《西遊記》裡的情節寓意
二、探討《西遊記》的人物形塑
三、探討《西遊記》的整體影響
第三節 研究方法
第四節 《西遊記》的成書背景
第貳章 豬與豬八戒的形象演化
第一節 古籍中「豬」的形象
第二節 豬八戒的故事演化
一、八戒之名由來
二、小說裡的「天蓬」
第参章 豬八戒的食與色
貪吃
一、始終好吃
二、因吃惹禍
好色
一、高昂的性慾
第肆章 豬八戒個性之惡
第一節 好逸惡勞
第二節 貪戀財物
第伍章 豬八戒個性之善
第一節 憨厚不虛假
第二節 喜劇型人物
第陸章 結論
主要參考文獻
緒論
在探討《西遊記》中豬八戒的形象前。筆者先就第一章敘述研究動機,歸類錢人研究成果。釐清研究方法及探究《西遊記》的成書背景。
研究動機
《西遊記》的故事是每個華人都耳熟能詳的,從我們初識字始,他是頑皮猴子的童話,後來我們年歲漸長,領略人情冷暖世態淡涼,深味其中的意涵。很少有經典文學能一路陪伴我們長大,《西遊記》是極少數老少咸宜的小說,說起裡面的角色,首屈一指的英雄人物孫悟空,再講起第二男主角,便是取經原由的主人公唐三藏,大家總是忽略那讓眾人歡笑的豬八戒。
無論哪個時期看《西遊記》,筆者總被豬八戒逗得前俯後仰。但獃子給人的初始印象卻是負面的,從名間流傳的俗諺,可窺探,如:「豬八戒吃人參果-全不知滋味」、「豬八戒照鏡子-裡外不是人」、「豬八戒敗了陣-倒打一耙」等皆是用來嘲諷他人的歇後語,但獃子真的是一無是處嗎?
《西遊記》在中國小說史上占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一直以來,研究它的論文或著作不曾間斷,有些探討《西遊記》的作者生平;有些研究《西遊記》的所欲傳達宗旨;有些分析主角的演化脈絡,如:孫悟空的英雄歷程、唐三藏的修道等;有些歸納周遭眾多角色所代表的形象,如:不同菩薩觀音的探討、精怪神仙研究、女性形象探析,但對角色扮演陪襯的丑角-豬八戒,卻缺乏完整歸納報告,實在有點虧待這位「最佳男配角」,偶爾驚喜發現有相關研究,卻都只是篇幅不大的單篇論文,因此筆者起心動念,想要分析豬八戒的個性與其在《西遊記》的象徵意義,本論文擬從心理學的角度切入,探究作者塑豬八戒這個角色的意旨,雖豬八戒只是個配角,但研究其書中的言行舉止,仍可發現作者背後所隱含的旨趣。
第二節 前人研究成果
關於《西遊記》的相關研究,不論中國或台灣,前人已累積相當豐碩的成果。因本論文重點在人物形象,故將討論重心著眼在本論文相關學術著作。
一、探討《西遊記》裡的情節寓意
何鍚章《吳承恩話西遊-神魔佛怪》,台北:亞太圖書出版,1995年。
何先生獨特見解認為,《西遊記》裡的菩薩並不慈悲,以殘忍的手段迫使聖嬰大王皈依,對烏雞國國王和朱紫國國王的些微錯失,非但不能寬容,還加倍報復。何先生說,在《西遊記》的各種妖魔佛神,構成一個騙子世界,或利用他人的善良同情心,或以明利誘騙,或以美色誘人,從玉帝到路上的妖怪,戲法人人會「騙」,巧妙各有不同。
鍾敬文、許玉編: 《西遊記的傳說》,台北:林鬱文化公司,1995年。
兩位先生將五十篇有關《西遊記》的傳說,編在《西遊記的傳說》一書裡。
本書是以民俗學研究的理論及方法,尋求耆老口述,蒐集整理相關資料,對於研究《西遊記》版本或故事流變,可能或有很大得幫助,但本文就是百回本《西遊記》裡的豬八戒做研究,傳說內容與小說內容,皆有衝突,對於本文參考價值有限。
馬叔禮:《走出如來佛的手掌心-西遊記裡的人生智慧》,台北,天下遠見公司,2008年。
馬先生以哲學的觀點,讀出《西遊記》裡的人生智慧,寫出故事情節裡中國思想的宇宙觀,他認為孫悟空代表的是人的心志,豬八戒則是代表慾望,欲望是需要「戒」的,孫悟空與豬八戒經常在相鬥,就是人的心志和慾望在交戰。「取經」象徵追求最高理想,人人都應該是取經人,清楚自己要追求什麼,孫悟空不滿足於當猴王的安逸享樂,立一個壽與天齊的大志,但萬物陽壽皆有時限,想要當「齊天大聖」,惟有讓自己靈魂與才情,藉著音樂、文字或思想等方式流傳下來,萬古流芳,天也勝不過你。該書以西遊故事為開端,旁徵博引,最後仍回到生活中的小事,筆者認為,是體味人生道理的好書。
二、探討《西遊記》的人物形塑
張淑玲: 《西遊記與哈利波特之英雄型塑型比較研究》台北,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
該論文以類比分析法和文本分析法比較兩書英雄形塑的模式。歷經後的成長與精神層次的提升,以及兩書英雄形塑輔助元素的異同,以歷史分析法比較兩書的主題意涵,並探討造成崇拜和認同英雄的原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