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十四世纪音乐形式
十四世纪的世俗音乐 张子燕十四世纪的“新艺术” 公元1316至1318年间,法国的作曲家及诗人飞利浦·迪·维崔(Philippe de Vitry 1291-1361),出版了一本音乐论文《新艺术》(Ars nova)。内容阐述十四世纪早期音乐艺术发展的各种情况。这本论文的名称“新艺术”,被音乐史家用来称呼十四世纪时代的音乐风格。 十四世纪整个时代音乐的特点 俗乐的发展超过圣乐 意大利多创作二声部对位的歌曲,法国则由三声部发展至四声部。 歌调多属自由创作,而少用固定调 喜爱把旋律和节奏集中在高声部 三度和六度变作和声和音程处理 出现一种旋律格式,即兰蒂尼终止式(Landini cadence) si-la-do,亦有人称之为si-la-do终止式。 歌曲节奏有新的发展: 从前一个长音符(longa(即3拍的音符))分为三个短音符(brevis(即四分音符)),但在十四世纪的新艺术时被改为二等分; 从前常使用完全拍子,即三拍子,但此时多改用二拍子,即不完全拍子; 从前按诗的韵律的类型决定节奏与音符的长短,此时则多采用其他节奏,自由处理 世俗音乐 法国吟游诗人(Troubadour) 用方言写歌词,内容以爱情为主,如常见的田园恋歌(pastourelle)。 德国恋诗歌手(Minnesinger) 出现于12世纪中叶,很可能是在法国游吟诗人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其歌曲体裁主要是巴歌体(bar)。后来发展为名歌手(meistersinger),这是有组织的文学与音乐行会的成员。 意大利的新艺术 意大利此时主要的歌曲形式,是那个时代独立的产品。 由十四世纪意大利主要的乐曲集《史果其亚洛培手抄本》(Squarcialupi codex)中,可以看出那时代最重要的乐曲形式有三种:牧歌(madrigal)、猎歌(caccia)、及谭诗曲(ballata)。 牧歌(madrigal) 内容:抒情的、田园的、情爱的及讽刺性的题材。 诗的格式:两组或三组三行的诗节,外加一组称为尾声(ritornello)的二行的诗节。每组所用的音乐都相同,只有尾声的音乐与拍子的形态都与前不同。 节奏:四拍子是三行的诗节中最常见到的拍子形态,尾声常用的是三牌子。 两声部,上声部结尾处出现华彩 牧歌(madrigal) 约伯(Jacopo da Bologna) “冷水池中的戴安娜”(Non al suo amante) 猎歌(caccia) 兴起:约1345年—1370年 格式:两条旋律以同声卡农(canon at unison)的形态出现。在这个卡农之下,有乐器以较慢的非卡农乐句支持。 体裁:不规则,有时亦附有尾声。 内容:热闹的场面,不一定与狩猎有关。 演唱:模仿实际音响,热闹非凡 。 猎歌(caccia) 乔德罗(Ghirardello da Firenze)“拂晓时分,猎人起”(Tosto che l’alba) 谭诗曲(ballata) Ballata:源自ballare“跳舞”,意为为伴舞而唱的歌。 的格式可表示如下: A bb a A 诗行数 2 22 2 2 (ripresa) (piedi) (volta) (ripresa) 谭诗曲(ballata) 蓝汀尼“爱情赋予你力量” 十四世纪末期的法国音乐 背景: 自公元1075年开始到十四世纪末期为止,欧洲历史一直处在政教冲突之中。其中教廷曾于1320年左右一度被迫迁往法国的阿维尼翁(Avignon)达七十年之久。教廷迁往亚农的七十年间,罗马音乐的活动也跟着转移治亚农。亚农与法国南部的一些宫廷,在十四世纪末期成了一个法国与意大利音乐家云集的活动中心。 十四世纪末期的法国音乐 特点: 由这个中心产生出来的乐曲形式,以谭诗曲、维尔莱雅诗及绒朵为主,并且多半是以器乐伴奏的独唱曲。内容有叙事,也有颂德,绝大部分都是情歌。他们继承了“吟游诗人”的传统,集诗人与音乐家于一身。在他们的诗词音乐中充分地表现出高度的贵族意识。 十四世纪末期的法国音乐 他们在音乐写作方面最特殊的一点,是经常将乐曲写在象征文字内容的图案里,意图使人未闻其乐,先思其义。 叙事歌(Ballade) 它是一种采用AAB式的乐曲,有数段诗节,每一诗节皆依同一的曲调。 一般说来,叙事歌像似古经文歌一般,在持续调(tenor)部分,常采用礼仪歌调,并有一乐器伴奏 。 马舒的作品里,持续调多是自由创作的旋律。此外,他还另加入一乐器的部分,称为“Contratenor”,因此便造成了两声部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