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自然灾害基本情况推荐.docx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1年自然灾害基本情况推荐

一、2011年自然灾害基本情况二、2011年自然灾害特点三、2011年全国“十大自然灾害事件” (一)华西秋雨灾害2011 年9 月,华西北部地区(陕西、甘肃东部和南部、四川东北部、重庆北部等地)出现了明显的秋雨天气。阴雨天气多,局部地区雨量大,使得四川、陕西、重庆、湖北等省(市)部分地区发生严重暴雨洪涝及次生地质灾害,共计约2536 万人次受灾,92 人死亡,19 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约312 亿元。自9月以来,持续强降雨过程影响我国西部诸多省市,由此带来的江河秋汛造成洪水淹城、内涝频发以及一系列山体滑坡、塌方、泥石流等次生灾害,造成重大损失。秋雨肆虐,华西洪涝灾害齐发,各界响应协助救援的同时也再次就“缘何灾害频发,相关江河水利工程一触即溃、城市排水设施形同虚设”展开持续关注和讨论。受访本报的相关水利专家认为,持续强降雨导致洪涝齐发,是我国当前江河水利设施欠完善、城市排水滞后等问题的客观反映,后续完善工作刻不容缓、亟待快速推进。“秋雨年”水患易发9月23日,国家减灾委办公室统计显示,截至当日16时,灾害已造成四川、陕西、河南、重庆、湖北、山西等省市2109.7万人受灾,100人死亡,17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272.1亿元,其中川、陕、豫三省成为本次受灾程度最大的省份。9月以来,伴随自北向南的秋意渐浓,持续强降雨也随之袭来,造成四川、陕西、河南、山东等地部分地区出现暴雨洪涝及次生地质灾害;与此同时,长江流域的渠江、乌江下游、汉江上游部分支流以及黄河流域渭河等14条河流发生超警戒以上洪水,汉江、陕西渭河出现今年以来最大洪水。针对入秋以来为何雨水肆虐,国家气候中心给出权威释疑,即与2009年秋雨雨量情况相当,2011年秋季同样呈现典型“秋雨年”特征。“局部地区降雨强度大、持续时间长、部分地区气温偏低显著以及灾害影响多发都是秋雨年天气的特征。”国家气候中心气候与气候变化服务室高级工程师邹旭恺认为,川、陕、豫等西部省份9月以来的区域平均降水量都较往年偏多,正是“秋雨年”多雨的典型表现。据国家气候中心最新预测,预计10月份甘肃中东部、陕西、宁夏、四川北部、青海东部等地降水较往年可能偏多,需提前做好防洪防灾。“江河水利”待完善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在就“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做出决定部署的同时开篇便做出如是表述,因此也提出“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的战略要求。水利建设被提升至国家战略层级,与2010年西南地区发生特大干旱、多数省区市遭受洪涝灾害、部分地方突发严重山洪泥石流关系密切,中央认为,上述灾害也警示加快水利建设刻不容缓。“江河水利设施存在缺陷正是我国频发洪涝灾害的重要原因。”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水资源研究所水文基础理论研究室主任王银堂对本报记者分析认为,无论西南大旱还是华南、江南的洪涝灾害都与相关江、河、湖水文生态因气候气象原因变化,水利设施难以发挥防洪、泄洪、调配水源的作用有着直接关系。对于此次影响华西大部的强降雨引发超警戒洪灾,王银堂认为,正因为我国当前针对中小河流以及大江大河支流的水利工程设施存在年久失修等诸多欠完善之处,才难以抵御水位的持续上涨,进而引发洪涝灾害。“中小河流应该与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的水利工程形成系统网络,才能对全流域水文生态及水源做到可控、可用、可保护。”王银堂强调,这些需要时间,也符合国家的长期目标。据记者了解,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国家需要5—10年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其中,“十二五”期间将基本完成重点中小河流(包括大江大河支流、独流入海河流和内陆河流)重要河段治理、全面完成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和山洪灾害易发区预警预报系统建设、基本建成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城市排水”成城市建设短板9月19日,位于嘉陵江流域下游的四川达州渠县因连续强降雨导致的超警戒洪水淹城,城区呈现“泽国一片”,群众在街道上只得“乘船而行”,原本宽阔的县城街道瞬间成为“通航河道”。至此,针对中国城镇一旦历经“大雨落下”,全部难免成“泽国”的讨论焦点也从早前的东部大城市转向西部的小城镇;而“城市排水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于城镇发展”的观点逐渐获得广泛认可。“强降雨量超过城市排涝能力才是造成大量中小城镇遭遇暴雨内涝的直接原因。”从事治理城市内涝研究的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防洪减灾研究所副所长向立云对本报记者表示,其根源在于本该与江河水利设施形成全局考虑的城市排水设施在中国城镇化进程中未获得足够重视。“依托主要江河建成足以应对常年量级洪水排涝要求的排水管网,是应该与城市化进程中‘地上建设’获得同等重视的。”向立云强调,完善城市排水设施是弥补城镇建设短板的必然要求。他认为,在强化排水设施、增强排水能力的同时,加强城市蓄水设施的建设,形成“蓄排

文档评论(0)

aena4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