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考语文第一轮知识点复习:第五章 文学类文本阅读2推荐.ppt

2013届高考语文第一轮知识点复习:第五章 文学类文本阅读2推荐.ppt

  1.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3届高考语文第一轮知识点复习:第五章 文学类文本阅读2推荐

(4)逐步分解法——分点逐步阐释。有些句子的内涵十分丰富,我们理解这类句子时,需要仔细逐步解剖。一般来说,是从关键词出发,单句解析,然后再综合表述。解析时应注意联系中心和上下文,把句子的核心意蕴揭示出来。 * 【答案组织方式】 句子含意题型:以原文与答案相关的关键词为基础,组织答案,意思要表达完整。 句子表达艺术题型:在上一类题型答案的基础上,再说明所用修辞格及表达效果(技巧+句子在文中的含意/作用)。 * 二、如何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一)文学作品塑造形象的方法 1.人物形象。主要是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两大方法。正面描写主要包括对人物的语言、动作、肖像、心理、细节等的刻画。侧面描写人物形象包括环境烘托、次要人物与主要人物的对比衬托等。 * 2.景物形象。(1)景物描写角度: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视觉还要考虑观察的角度、顺序等,如从远到近(或由近到远),从高到低,或分层写景,远近高低结合等。(2)细节描写:使用大量生动、贴切的比喻,绚丽的文字,斑斓的色彩,进行浓笔涂抹。例如《荷塘月色》中的一些段落。(3)白描:以质朴的文字,抓住人物或事物的特征,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人物或事物形象的写法。例如朱自清的《背影》对父亲的描写就是这样。也可以说,白描实际上是用叙述的方式进行描写。 * (4)动静结合的手法。(5)采用对比方法写景。如《祝福》的开头与结尾写祝福时的景色气氛,以乐景反衬祥林嫂的悲剧,更增强了作品对旧社会的批判力量。(6)采用象征手法写景。如高尔基的《海燕》。 * * (二)鉴赏作品中形象的特征与作用(作品内涵) 1.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分析。分析人物形象一般抓住五点来进行。 (1)从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中来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2)从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来认识人物性格;(3)从描写手法(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入手来认识人物的性格特征;(4)从社会环境(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所、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等)认识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原因及人物的典型意义;(5)从作者在人物身上寄托的感情入手,分析人物的性格。 * 2.散文中的形象。(1)要把握作品的意境情调。散文往往蕴含着作者自己的情思和意绪,并追求意境。(2)明确手法,如象征、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散文中的景、物往往是作者感情的载体。 (三)鉴赏作品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景物描写的作用主要有这样一些方面:写景衬托人物心情;写景点明时令、地点,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景暗示人物心理、性格;写景渲染气氛;写景暗示或推动情节发展,暗示人物命运、结局。 * 三、如何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一)利用文章的结构读懂文章,把握全文,明确文章主旨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有些文章的结构是极富有层次感的,它体现着作者的写作思路,是我们深入理解文章中心的突破口。只要我们能简单勾勒出文章的大体结构图,分析文章段落层次之间的联系,就能取得对作品的全面认识和深刻理解。这是做阅读理解题的第一步,也是评价作品最关键的一步。 * (二)从小处入手,抓重点语句,筛选关键信息 现代文命题的方式是小中见大,即选取文中一个很小的切入口,或一句话、一个动作来考查学生的评价能力。因此,我们解题的时候,就要相应地抓住一个场景,一个细节,一句道白,利用关键性的语言揭示文章的思想内涵或作者的观点,并对文章的内容进行评价。 * (三)一个结合,两个原则 即尊重原文与自我发挥相结合,一分为二和知人论世两个原则。分析和评价都必须紧密结合文学作品实际,而要避免离开作品去进行漫无边际的分析。分析和评价要以正确的思想为理论基础,以辩证法为基本的分析法,并结合文学作品创作特有的艺术规律,对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而不应依据个人的好恶对作品表现的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的内涵进行随意评说。 * * 1.【试题精解】这道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丰富含意。从第3段末句能看出爸爸是个曾留学国外的高级知识分子,从第5段末句可知道爸爸在沙漠工作,从第12段可看出爸爸去世了。“尽情唱过”的含义就容易理解了。 * 【参考答案】①爸爸在沙漠中执着于科技实验,倾尽心血和智慧,就像那个铁铃铛“尽情地唱过”,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②表达了对爸爸奉献和牺牲精神的赞颂。 2.第6自然段中画线句子描写草木惊醒后的各种情态,请结合全文回答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 2.【试题精解】一般考查作用类的试题往往需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入手分析。所以首先要分析画线句运用的表现技巧和效果。从“惊醒”“吃惊”“怀疑”“反应”等词语能看出句子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小棒槌”般的“玉簪花”、“紫薇”、“马缨花”构成一种排比,营造一种清冷的气氛。和铁铃铛关系密切的“众草木”的“寥寥”“发黄”“时间确实不多了”的特征很容易理解其中的双关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aena4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