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古诗文阅读83.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部分 古诗文阅读83

第7课时 │ 典例导练 李侯真定人,仕朝廷数十年,历为郎官,谓之旧人⑥。文雅有高材,以直道刚气自持,颇为时辈所忌。久之,起佐郡,人或愤其不足,侯不屑也。观其命亭之意,亦足以少见其为人矣。且一亭之微,于郡政非有大损益也。到郡未旬日,一知其当为,即以为己任,推而知其当为之大于此者,必能有为无疑矣。 (选自《道园学古录》卷七,有删节) 【注】 ①某:我。 ②甃结:砖块建筑。 ③聚足:登台阶一步一停。 ④徙倚:来回走动。⑤震凌冲激:指江水侵凌撞击。⑥旧人:有资历的老臣。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舟次彭泽 次:排列 B.芜秽充斥 秽:杂草 C.乃相与怃然而去 怃:失意 D.起佐郡 起:起任 【解析】 A 次:住宿,停留。 第7课时 │ 典例导练 2.下列句子陈述的内容与“新修一柱峰亭”有直接关系的一组是(3分)(  ) ①召吴幼清先生于临川 ②登者忘其险焉 ③日就圮毁 ④府判李侯维肃,某故人也 ⑤因以告之 ⑥必能有为无疑矣 A.①②③ B.①④⑥ C.②⑤⑥ D.③④⑤ 第7课时 │ 典例导练 【解析】 D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信息筛选能力。题干包含两个重要的筛选条件,一是“新修”“亭”,包括“新修”的起因、经过、结果等;二是“直接”,句子本身与“新修”“亭”无关的不能选。在题干所给的六个句子中,①写作者公务的内容和目的地,与“亭”无关;②写旧亭的特点,与“新修”无关;⑥写作者对李维肃的赞赏,与“新修”“亭”都没有直接关系。 第7课时 │ 典例导练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孤山山腰有个旧亭子,是宋代江州守臣厉文翁主持修建的。 B.虞集来到小孤山,发现牧羊亭破败不堪,认为是彭泽县令失职所致。 C.李维肃想将新亭更名为“一柱”,表露了他“直道刚气”的个性。 D.文章借修一柱峰亭之事,表达了对新任府判李维肃有所作为的期待。 第7课时 │ 典例导练 第7课时 │ 典例导练 【解析】 B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B项“牧羊亭”是对原文“至牧羊亭上”的错解,原文的停顿应是“至/牧羊/亭上”,意思是“甚至在亭子里牧羊”。考生答题时,应注意到全文的“亭”均指“一柱峰亭”(包括新、旧),此外并没有写到别的亭子。另外,“虞集……认为……彭泽县令失职”也不合原文,应是“彭泽县令自感失职”。 第7课时 │ 典例导练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吾为子新其亭,而更题曰“一柱”,可乎?(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观其命亭之意,亦足以少见其为人矣。(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我为你新修那座亭子,并重新题名为“一柱”,可以吗? (2)(我)体察李维肃给新亭命名的用意,也能据(此)约略看出他的为人。 第7课时 │ 典例导练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第(1)句中的得分点为 “新”“其”“更”。“新”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译为“新修建”;“其”为指示代词,译为“那”;“更”作副词,可译为“重新”。第(2)句的得分点为“观”“少”以及省略句式。其中“观”根据上下文,可译为“考虑,体察”,“少”为通假字,通“稍”,稍微。翻译时,应记得补出全句主语“我”,介词“以”的宾语“之”(这,此)。 重要提示:由于福建高考对文言虚词和句式没有单独命题考查,因此,所考查的翻译句,往往会有意识地选择含有虚词和句式考点的句子,考生判断句子的得分点时,应注意将这两个考点内容考虑在内。 第7课时 │ 典例导练 【参考译文】 元仁宗延祐五年,我奉天子的命令,到临川征召吴幼清先生。七月二十八日,船停靠在彭泽。第二天去攀登小孤山,看到小孤山雄伟突出险峻壮观的景象,不由得豪情勃发,想起那些旷放逍遥于山水名胜的杰出人物,以及所有心里郁积愤懑而怀有感慨的人登上这座(小孤)山时,没有一个不(因此)觉得心胸开阔,乐于登山后的眼界高明,目光远大,觉得没有什么排遣不了的幽愤感慨。 第7课时 │ 典例导练 (小孤山)原来有一座亭子在半山,(站在亭子里)完全可以把天下的流水容纳在自己脚下,把万里美景尽收眼底。(登山之人)轻松自在地坐在那里欣赏景色,可以度过一整天。(亭子的)石级盘旋而上,以砖石砌成,坚实而细密。栏杆扶手完整坚固,能让登山的人忘记了它的险要。这座亭子大概是宋朝江州守臣厉文翁修筑的,距离现在已经六十二年了。因为看守此亭的人存心不诚,(以致于亭子)一天天倒塌毁坏。每登一级台阶,都要等两脚站稳,就怕倒塌倾覆。 (现在)甚至有人在亭上牧羊,弄得荒芜肮脏不堪,竟使人一点也不能在亭

文档评论(0)

qiwqpu5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