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下册期末试卷(模拟中考)推荐.docVIP

初一语文下册期末试卷(模拟中考)推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初一语文下册期末试卷(模拟中考)推荐

初一语文下册期末试卷 姓名: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 一、基础题(25分) 1、默写古诗文。(10分) (1)___________,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论诗》) (2),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_____。(李白《峨眉山月歌》) (3)_______________,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峨眉山月歌》) (4)《木兰诗》以质朴生动的语言塑造了木兰的美好形象,一句“___________,关山度若飞”就让巾帼英雄的飒爽英姿跃然纸上;一句“__________,对镜帖花黄”则细腻传神地表现了青年女子的爱美之心。 (5)“歌以咏志,诗以传情”, 李白“_______________,何人不起故园情”表现的是浓郁深沉的思乡思亲之情;杜甫“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_______”抒写的是时世凋敝、人生飘零的感慨之情,岑参“马上相逢无纸笔,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韦应物“春潮带雨晚来急,_________________”传达出一种悠闲恬淡的心情;赵师秀“有约不来过夜半,_________________”表现的是作者含而不露的寂寞心情。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 (1)由于燃料gàoqìng、食物耗尽,斯科特和他的队员们在南极探险的归途中悲壮覆没。( )(2)我们的球队已yǎng jīng xù ruì多时了,可以挑战上届的冠军了。( ) (3)斑羚们发现自己陷入了jìn tuì wéi gǔ 的绝境。( ) (4)这房间zá luàn wú zhāng,我真想收拾一下。( ) 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拾荒老娘”于化玲,9年来孤身一人在城市独自拾荒,供儿子读书。(删除“独自”) B.他的晚年,仍然精力充沛,充满创作激情,留下了许多优秀作品。(把“他的晚年” 改为“晚年的他”) C.由于长江流域连续干旱,导致洞庭湖、鄱阳湖水面大面积缩小,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很大影响。(删除“给”) D.有人认为央视“开心辞典”栏目将国学娱乐化,有利于更多人研究和了解国学。(把“研究和了解”改为“了解和研究”) 4、从下面备选词语中选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写一段描写春 天景象的话。(80字之内)(4分) 张望 点缀 不知不觉 莺歌燕舞 万紫千红 眼花缭乱 心旷神怡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5.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这是大学生毕业前的最后一堂实验课。教授拿出一个容器,注入一半清水,容器中的水呈现出常态。然后,他把容器放入冰柜,0以下后常态水结成了冰。最后,他又把成冰的容器放到点燃的酒精炉上,温度上升,冰慢慢融化,沸腾,变成了水蒸气。实验结束了。教授问:“水去了哪里?”教室里鸦雀无声。 ?????????“水升华到了辽阔的天空!”教授意味深长地说,“水的状态是由温度决定的,人生莫不如此!常态的人生就像容器里的清水,倒入小溪,流入江河湖海,可以拥有大地;炽热的人生就像水蒸气,不仅拥有大地,还会拥有蓝天;人生的温度如果在0以下,他的世界就只有巴掌那么大。” (1)请用一句话概括上面材料的观点。(不超过15个字)(分)(2)教授的话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分)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丐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混然众人矣。” ?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

文档评论(0)

aena4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