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以色列建国历程120.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再看以色列建国历程120

再看以色列建国历程——浅析近现代犹太复国主义 【内容提要】作为中东乱局的焦点,巴以冲突延宕多年无法解决。这场历史争端源于犹太人的复国梦想,并随着以色列的建国成为定局。本文将运用历史、文献及综合研究法,由犹太复国主义即锡兰主义入手,论述以色列建国这一事件的历史背景及现时影响,阐明国际社会所持的态度、扮演的角色,并尝试对与巴以冲突相关的国际关系加以分析,以期得到对巴以冲突更客观、科学的认识。 【关键词】以色列,犹太复国主义,锡兰主义,巴勒斯坦 经常见诸报端的巴以冲突是自上世纪以来最引人关注、最影响广泛的地区冲突之一,也是中东问题的关键。犹太人作为曾被压制、驱逐乃至灭绝的民族,何以选择在巴勒斯坦地区建国并把同样的历史强加给那里的阿拉伯民族?他们为什么能相继得到多个大国的支持,并最终使以色列作为主权国家为国际社会接受?个中曲折引人深思。一些西方学者感叹,在这一地区呆的时间越长,知道的越少。秉着对犹太复国主义的好奇,笔者将借助前人的研究成果,梳理出自己关于这一问题的理解。 一. 国内研究现状 中国对中东历史的研究,大体可以以1978年为界,划分为准备及发展两个阶段[1]。尽管中国的犹太研究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就已经起步,但对以色列的研究高潮,则开始于1992年两国正式建交,各类文章、著作涉及以色列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军事、外交等各个方面。目前硕果较丰的研究机构有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北京大学亚非研究所和东方学系、南京大学犹太文化研究所、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等等。“中东国家通史系列”《巴勒斯坦卷》(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彭树智教授主编,2000-2007年出版)、《中东和谈史:1913-1995》(徐向群、陈和丰、宫少朋、殷罡著,1998年)、《第三圣殿:以色列的崛起》(徐向群、余建华著,1994年)、《中国人看以色列》(达州著,1990年)、《犹太民族复兴之路》(潘光、余建华、王建著,1998年)、《以色列史》(张倩红著,2008年)等等都是研究巴以问题影响深远的著作。除此之外 , 改革开放以来 , 中国学者翻译的巴以相关著作主要包括:[以]阿巴·埃班著,《犹太史》; [美]费希尔著; 姚梓良译:《中东史》 (上、下册 ) , 1979年;[美]高斯坦著,肖宪等译:《中国与犹太——以色列关系100年》, 2006年;[英]沃尔特·拉克著,徐方、 阎瑞松译:《犹太复国主义史》, 1992年;[英]理查德·艾伦著; 艾玮生等译:《阿拉伯——以色列冲突的背景及前途:帝国主义和民族主义在肥沃的新月地带》, 1981年等等。 虽然在短短60年间我国对巴以问题的研究硕果累累,但存在的问题不能回避。例如“关于以色列政治的研究,重工党而轻利库德;重民族与宗教冲突而忽略社会阶层的政治角色与经济、社会地位”[2],对巴以问题的研究方向和重点始终不清,立场不能紧随国际形势变化,研究所依原理单一等等。但相信随着中国的国家影响力不断走向中东,随着社会各界对巴以问题的重视不断增强,随着国内学者与中东及西方相关领域专家学者交流的不断增进,我国的相关研究一定会更上一层楼。 二. 巴勒斯坦地区的历史背景 希伯来《圣经》中的《约书亚记》讲述了以色列人在约书亚的带领下为执行耶和华的命令征服迦南、得地定居的故事。《旧约全书》中,巴勒斯坦即迦南这一“应许之地”。所以作为上帝“特选子民”的犹太人“理所当然”要重新夺回这片土地,即使战争残酷——这就是犹太民族历史上的圣战观念[3]。 巴勒斯坦如此重要?是的,《圣经》中称它为“流着奶和蜜”、“上帝和恶魔决战的地方”,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都视之为圣地,尤其是耶路撒冷,“是世界上宗教场所最密集的地方”[4]。就算从世俗角度来看,巴勒斯坦也是东西方交通的枢纽核心,有着极其重要的地缘政治意义,其丰富的石油资源更是引人垂涎,再加上苏伊士运河的开通,巴勒斯坦的经济和战略意义大到甚至被称为西方国家的“经济生命线”。 五千多年来,这里曾先后留下了耶布斯国、以色列王国、亚述王国、新巴比伦王国、波斯帝国、阿拉伯帝国、十字军、奥斯曼帝国等等朝代的统治痕迹。这片土地上也孕育了包括犹太民族在内的多个民族。希伯来人、迦南人、阿拉伯人同属闪米特人,而犹太人正是希伯来人的后裔[5]。民族成分随着王朝更替而变化,犹太民族的命运自然也起起伏伏。 历史上最近一次犹太人被驱逐出巴勒斯坦,是在135年的罗马帝国。从此,巴勒斯坦的主体民族不再是犹太民族了。[6] 三. 犹太复国主义(即锡安主义) 1. 形成 到了十九世纪,流向世界各地的犹太人散布在英、法、意、德、俄、美等国家。作为“异教徒”,由于各国的限制与歧视政策,犹太人无法融入当地社会。他们将自己认定为“流亡者”,一日三次地祷告:“吹响自由的伟大号角,高举召集我们流亡者的大旗,我们要从各地

文档评论(0)

bzhuangrduh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