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大学士孔颖达149.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唐代大学士孔颖达149

1、中国衡水介绍唐代大学士孔颖达 ?? 唐代大学士孔颖达 2005-7-3 唐代大学士孔颖达与《五经正义》 肖新祺 河北省衡水县原县城西北四里许马家庄,村外有一座店代大学士孔颖达虚墓,故此又名孔贤庄。孔氏之遗体陪葬太宗昭陵(在陕西省西安)。 孔颖达,字仲达,河北衡水县人。生于南朝陈太建六年甲午(公元574年),卒于唐贞观而书二年戊申(公元648年)。幼年聪敏,八岁入学,日诵千余言,隋末大业初,举明经高第,任河内郡(今河南沁阳)博士。入唐后累官国子司业、国子监祭洒等职,其传记详见刘晌《旧唐书》列传卷第廿一。共学识淹贯南北,拔萃出类,传极今古,尤通经学,对《易》、《书》、《诗》、《礼记》、《春秋左传》考其前代之文,采众家之善,随经析理,去短从长,用功廿四、五年。在唐贞观中奉勒撰《五经正义》一百八十卷。自明以来。刻《十三经注疏》列于正经正注,是为经学之正统,在北宋初端拱元年(988)校勘《五经正义》,秦爽等曾奏请上表雕板,但宋刻诸经流传至今,存者寥寥。 2、中华五千年网介绍孔颖达 孔颖达(574~648),字冲远、仲达,冀州衡水(今河北衡水市)人。隋唐间儒家学者,经学家。 孔颖达出身官宦人家,自幼受到传统的儒学教育,曾从时之名儒刘焯问学,以精通五经称于世,对南北朝经学之南学、北学均有颇深造诣。尤明《左传》、郑玄注《尚书》、《毛诗》、《礼记》和王弼注《易》,兼善历算、能属文。隋炀帝大业605~618)初年,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隋炀帝时,召诸儒官于东都互相讨论学问,孔颖达水平最高,因此险遭妒嫉者暗杀。隋末农民起义时,避居虎牢。入唐后,被李世民聘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成为李世民智囊团中重要人物,是著名的十八学士之一。历任国子博士、国子司业、国子祭酒等职。曾助魏征撰写《隋书》,参与修订五礼。   唐朝统一天下之后,文治成了当务之急。锐意经术的唐太宗,有鉴于儒经文字多有异同,经义师说多门且繁杂而歧见纷出,颇不利于政治上的一统。乃命颜师古统一经典文字,成五经定本。此时,孔颖达已升迁国子监祭酒,总管六学训导之政令,唐太宗便命孔颖达来主持统一经典章句的义疏。孔颖达与马嘉运、颜师古、杨士勋、贾公彦、司马才、王德韶、朱长才朱子奢等多人,参酌南北经义之歧见,以南学为主,成《五经义赞》。对《五经义赞》之名,唐太宗不太满意,于是下诏改为《五经正义》,并将它交付国子监,作为试用教材。其卷数记载颇不一致,《贞观政要》和引日唐书·孔颖达传》作一百八十卷,《旧唐书·儒学传》和《册府元龟》作一百七十卷,今一般从前者。所谓正义,即对五经传注作疏解,其体例大体上是一致的。先用正义曰标目,以总括章节经文义旨,然后各随经文解释,以阐发义理。再用注某某,注某某至某某等标志,对注文进行具体的诠释。在诠释经注的同时,或辨章句异同,或解释词语,或考证名物礼制,或讲明语法修辞等等。这样,综合古今,考订异说,定于-尊,以其义旨符合唐王朝的封建统治需要。《五经正义》所取注疏是: 《周易正义》十四卷:主王弼注,其中《系辞》取晋人韩康伯注; 《尚书正义》二十卷:主孔安国《传》(即伪《孔传》); 《毛诗正义》四十卷:主毛公《传》、郑玄《笺》; 《礼记正义》七十卷:主郑玄《注》; 《春秋左传正义》三十六卷:主杜预《集注》。   孔颖达等奉敕编撰的《五经正义》,是用颜师古的五经定本为底本,以览古人之传记,质近代之异同,存其是而去其非,削其繁而增其简(《尚书正义序》)为原则,采用了传统经学(即汉学)的训诂、注释、义疏等方法,将汉、魏以来的诸家经说加以系统的整理,并编撰成书。其长处在于克服了以前师说多门的弊病,能够达到统一的目的;而其缺点也是很明显的,那就是疏文杂出众手,彼此间颇多相异之处,因此仍然显得比较繁杂。   贞观十四年(640),参与编撰义疏的太学博士马嘉运,以颖达所撰《正义》颇多繁杂,每掎摭之,诸儒亦称为允当(《日唐书·马嘉运传》)。于是,唐太宗下诏更令详定。但次年孔颖达退休,无法再主持修订工作了。贞观二十二年(648)孔颖达病逝。终贞观之世,《五经正义》的修订未能完成。至唐高宗永徽二年(651),下诏儒臣继续重修。永徽四年(653)三月,书成,仍以孔颖达署名,正式颁行天下,作为钦定的全国性的教科书。《五经正义》的颁行,一扫了东汉以来纷纭矛盾的儒经师说。如今古文学之争、郑王学之争、南北学之争等,这些各是其是的学术宗派从此失势,它们之间的争论也就不劝自息,经学的汉学系统至唐初而得以统一。这可以说是大大有助于统治思想划一的举措。有唐一代,《五经正义》以五种单行本,分别流传于世,且五种《正义》与它们所依据的注本也是分开的。此后一直沿至宋代,明经科取士,试题与经义皆以此为标准。南宋合刻《十三经注疏》时,才开始把《五经正义》及旧注汇合一起。今通行本的《十三经注疏》中之五经疏,即取之孔颖达的

文档评论(0)

bzhuangrduh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