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生豪以及与梁实秋翻译对比.ppt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朱生豪以及与梁实秋翻译对比.ppt

朱生豪与梁实秋的莎剧翻译对比研究 朱生豪与妻子宋清如 梁实秋与结发妻子程季淑 梁实秋从 1930 年开始独立译莎,历时近 40 年时间完成 40卷本 《莎士比亚全集》的汉译工作 朱生豪从 1935年开始准备译莎到 1944年逝世为止共译出 31 种莎剧。 两位翻译家克服万难、执着译莎的动力是什么? 对朱生豪来说,前期主要是兴趣和才气使然,向往成就伟大的文化工程,同事亦有经济上的因素。 当朱生豪从弟弟朱文振那里听说,《莎士比亚全集》的日本译者坪内逍遥鄙夷地说中国是无文化的国家,连老莎的译本都没有的时候,就决心把翻译莎士比亚推崇为民族英雄的事业 ! 朱生豪一直秉承着“文以载道,诗以言志”的文学传统,当他发现,自己的工作可以为民族争光,和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文化侵略联系起来时,这种朴素的爱国思想和炽热的民族感情,成为他完成如此艰难而伟大的任务的精神支柱,这也是他译莎的根本动力。 梁实秋在晚年回顾他翻译《莎士比亚全集》的经历时说:“使我能断断续续30余年完成莎士比亚全集的翻译者,有三个人:胡先生,我的父亲,我的妻子。” 梁实秋在哈佛大学攻读研究生,方向是西方文学和文学理论,所以他受西方古典主义的影响较大,很强调文学的贵族性,莎士比亚之所以符合梁实秋的选择标准在于“莎士比亚作品就是文本中的贵族阶层,莎士比亚的永久性与普遍性是来自他的对于人性的忠实描写,而人性论正是梁实秋文艺思想的核心。梁实秋在莎士比亚的作品中找到了人生百态共有的诗心与文心,他通过翻译,曲折、隐蔽地表达自己对文学、文化、社会与人生的见解,传承文学的真、善、美。他反对文学的功利主义,注重作品里的人性展现,追求作品的永恒价值。 朱生豪与梁实秋的文学观对比 朱生豪的文学观是以“诗言志”为本位的儒家传统文学 观,文学可以推动作家去关心国家的命运和人民的疾苦,而不把文学看成流连光景、消遣闲情的东西。 相比之下,梁实秋的文学观则是受到西方文化影响的以个体为本位的文学观,倡导“知识贵族主义”,强调文学的独立性和艺术性。 傅雷曾说:“非诗人决不能译诗,非与诗人气 质相近者根本不能译那个诗人的作品!” 朱生豪(1912年2月2日—1944年12月26日,浙江省嘉兴人。在朱生豪现存的文学作品中,除了莎士比亚剧本的译著外,主要可以归纳为诗词、书信和“小言”三大部分。 朱生豪的文学之旅: 在之江大学求学期间,朱生豪有幸得到一代词宗夏承焘的精心指点,写下了不少优秀的诗作,被誉为“之江才子”! 1933年大学毕业后,在上海世界书局任英文编辑,参加《英汉四用词典》的编纂工作。同时在报刊上发表过诗歌、散文和小品集。 1936年春着手莎剧翻译,打破了英国牛津版按写作年代编排的次序,分为喜剧、悲剧、史剧、杂居4类编排,自成体系。 1941年日军进攻上海,朱生豪辗转流离,贫病交加,但仍坚持翻译,后因劳累过度患肺病早逝。 梁实秋追求文学独立的艺术性 梁实秋,中国著名的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国内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一生给中国文坛留下了两千多万字的著作,其散文集创造了中国现代散文著作出版的最高纪录。代表作《莎士比亚全集》(译作)等。 1923年8月赴美留学,取得哈佛大学文学硕士学位,攻读方向是西方文学和文学理论。 1926年回国后,先后任教于国立东南大学(南京大学前身)、国立青岛大学(上东大学前身)并任外文系主任。1949年到台湾,任台湾师范学院英语系教授。1987年11月3日病逝于台北。 梁实秋的散文以理节情,化俗为雅,趣味醇正,蕴涵淡远,熔性情、经验、学识于一炉,集雅人、达士、学者散文为一体,卓然独立,出版有散文集《雅舍小品》《雅舍散文》等 20 余种,成为闲适派散文大家. 朱译和梁译在传递“音美”方面的差异 梁实秋的译文在“音美”方面的效果欠佳。 他曾经解释说:“凡原文为无韵诗体 ,则亦译为散文 ,因为无韵诗中文根本无此体裁。 莎士比亚之运用无韵诗体亦甚自由,实已接近散文,不过节奏较散文稍为齐整。莎士比亚戏剧在舞台上,演员并不咿呀吟诵,无韵诗亦读若散文一般, 所以译文以散文为主,求其能达原意,至于原文节奏声调之美,则译者力有未逮,未能传达其万一,唯读者谅之。 朱生豪钟情于英国诗歌,之江大学的四年学习经历以及随后的编辑生涯,为他打下了扎实的英文功底。同时他具备深厚的中国古典文学修养和古典诗词的创作才能,从四言、五言到六言、七

文档评论(0)

youngyu032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